61.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明史·方克勤传》)
“阅”这里的意思是“经历”,不可错误地理解为“察看”。
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
62.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赞”这里的意思是“辅佐”,不可错误地理解为“赞美”。
译文:公琰志向忠诚高尚,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
63.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资治通鉴·隋纪二》)
“则”这里的意思是“效法”,不可错误地理解为“准则”。
译文:我效法上天做事,有什么不可以!
64.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晋书·陶侃传》)
“贼”这里的意思是“毁害”,不可错误地理解为“盗窃”。
译文: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毁害别人的稻谷!
65.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北齐书·崔暹传》)
“知”这里的意思是“主持”,不可错误地理解为“了解”。
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
66.每读书至(治)乱得失。(《隋书·李文博传》)
“治”这里的意思是“太平”,不可错误地理解为“治理”。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混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
67.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左传·成公十一年》)
“字”这里的意思是“养育”,不可错误地理解为“教人识字”。
译文:又不能抚养人家的孤儿,反而杀了他们。
68.(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族”在这里的意思是“一般”。不可错误地理解为“类”。
译: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砍(骨头)。
69.(走)虽不敏,庶斯达矣。(张衡《东京赋》)
“走”在这里用作谦辞,指自己。不可错误地理解为“走路”。
译文:我虽然不敏于大道,但这样就差不多了。
70.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
“坐”在这里的意思是“犯罪”。不可错误地理解为“坐下”。
译:大王问:“犯了什么罪?”回答说:“犯了偷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