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绍的是一位胶东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作马玉麟,生活在清代前期,籍贯为莱州府即墨县。与此前介绍的众多功名官宦人物不同,马玉麟并无什么特殊头衔。他之所以名留史籍,主要是因为“武艺高强”。
不过,正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马玉麟虽然被史籍所记录,但并不是主角(列传的主人公),而是作为起衬托作用的配角出现的。
马玉麟具体登场,是在《清史稿?甘凤池传》中。很显然,他所衬托的主角,就叫作甘凤池。
甘凤池,江南江宁人,是康熙雍正时期有名的江湖大侠。在后世的小说演义当中,他常以反清复明的豪杰形象出现。而在雍正年间,他的确也曾受到牵连被捕入狱。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想要以武成名,就少不了与人决一胜负。甘凤池一生当中,切磋交手的经历数不胜数。不过,《清史稿》只对其中两次比武的过程有详细记载。
第一次比武,地点在京师某达官贵人的宅邸。当时,甘凤池已经声名鹊起,此达官贵人也将之奉为座上宾。而有位名叫张大义的大力士听闻,专程从济南前去拜会(实际上也暗含切磋比较之意)。就像《水浒传》中经常演绎的那样,摆酒设宴酣畅之际,想看热闹的主人就命令张大义与甘凤池比武。从记载来看,此次较量,甘凤池游刃有余,不久之后,张大义便大呼倒地。
第二次比武,地点在扬州一位富商的府上,而与甘凤池较量之人,就是来自即墨的马玉麟。
当时,马玉麟在富商处作客已久,本来颇受礼遇。但甘凤池一到,地位便居于其上。马玉麟心中不服,就主动向甘凤池发起挑战。
实践证明,马玉麟的确也可称“武林高手”。史称他“
长躯大腹,以帛约身,缘墙升木,捷於猱。
”初次比较当天,双方各自施展平生所学,不分胜负。就连甘凤池也赞叹说:“此劲敌,非张大义(可)比!”
到了第二天,甘凤池不敢怠慢,全神贯注寻找马玉麟的破绽。最终,在马玉麟上前进攻时,甘凤池抓住漏洞,快速转守为攻,将对方击倒在地。
这场比试,虽然以甘凤池获胜而告终,但马玉麟所展示出的武术功底,同样不可小觑。按照《清史稿》的记载,输掉这场较量后,要面子的马玉麟选择离开扬州,后来具体去往何方?不得而知。
除《清史稿》外,笔者暂时没有看到其他与马玉麟相关的记载。而《清史稿》只简单提到他是即墨人,并未记录详细乡村。如果有当地朋友了解更多情况,欢迎在此留言补充。
(本文作者:耳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