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战争年代,我国有不少十分优秀的将领们,但是对这些将领们而言,最难的事情并不是如何应对自己所要面对的敌人,而是如何与自己的下属搞好关系,毕竟只有下属拥护自己的将领,才能更好的打配合,也只有这样,一场战争才算是完美胜利,将领才算真正胜利。
但这种将领的胜利却十分不易,要知道曾经的大元帅彭老总就曾有过这种困扰,而昔日的大将军粟裕也有过这种困扰,彭老总是因为那次带的不是自己的兵,而是贺龙元帅的兵,但是粟裕将军带的是自己的兵。
那么这位曾经在三野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粟裕大将军,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让队内有四位将领一直不服他呢,其实这几个人分别是宋时轮、许世友、陈士榘以及谭震林。
粟裕将军幼时是受家庭的影响,一直对革命都有着很强的热情,到后来我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形势十分不乐观,于是粟裕将军就在当地参了军,并且在国民大革命开始的那一年,粟裕加入了我党,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
之后组织多次派粟裕执行任务,粟裕的多次优异表现也让组织知道组织的决定没有错,粟裕的确是一个军事方面的好苗子。后来国共合作后期,国民党叛变,展开了围剿我军的行动,但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我军开始了战略转移这一转移就是好几年。
这次转移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红军长征,在长征期间,粟裕的身份也很重要,要知道当时因为通讯设备经常被国民党军队监听,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军的情报传递都是靠通信兵。
红军途中,有一次粟裕将军偶然得知了国民党当局的作战策略,于是就想要将消息传给中央,但是由于当时正是梅雨季节,地上泥泞不堪,车子深陷泥潭无法前行。
无奈之下粟裕带着士兵前往当地县长那里借了两个自行车前去汇报工作,好在及时送到,而这个情报对当时的我军十分有利,对于我军反攻敌军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后来抗战开始后,组织任命他为司令员,带领将士们同日寇展开殊死搏斗,抗战期间粟裕将军带领士兵参与的战役大大小小共有二十余场,而这二十余场中没有一场是失败告终的,粟裕也因此被伟人成为一代战神,这个名号除了粟裕将军之外就没有人能担当得起的。
但是后来在解放战争的时候,粟裕所带的部队一开始是华中军团,后来在解放战争开始后组织将其改名为华中野战军,在他的队伍里,大多数人都十分拥护他,但也有几个另类,十分的不服他,共有四人,分别是宋时轮、许世友、陈士榘以及谭震林。
其实这四个人里面真正不服粟裕将军的只有两个,那就是宋时轮与许世友,大多都是因为职位的原因,而陈士榘与谭震林其实只是一点点的误会,但总体关系还是非常好的。
宋时轮不服粟裕将军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要在粟裕将军至上,但是组织在任命的时候却将总指挥的职责给了粟裕,这让他感到十分不爽。
加上解放战争的一次战役中,宋时轮带领着下面的将士按照自己的方式打退了敌人,这使得宋时轮更加的骄傲,在后期与粟裕将军一同商量作战计划的时候因为与粟裕将军产生分歧,大骂粟裕不懂战术,一气之下向组织递交了辞呈。
而许世友的原因也大致如此,要知道许世友进入部队要比粟裕将军早,而且许世友的战功组织也是知道的,一方面许世友的资历要比粟裕的长,而且许世友的指挥能力也很强,但是不知道为何组织会将三野战军的大权交给粟裕,这让许世友十分不服。
陈士榘在三野战军中担任的的参谋长的职位,在战争初期,曾多次协助粟裕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决定,是粟裕的一把手,但是后期的一件事却让两人产生了矛盾,因为在一次战役中,因为情况太过紧急,加上陈士榘对自己制定的战术十分自信,于是直接向上级提议了。
可是陈士榘的身份是一个参谋长啊,要向上级请示的话,其实中间还有一个粟裕将军,他直接向上级请示等于跨级报告,这在军队里可是大忌,但是好在后来误会解开了。
这个谭震林实际上是粟裕的老战友了,两人曾经一起共事了好多年,无论是从地位上来说还是从资历上来说,其实他与粟裕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而且两人之间都十分尊重彼此。
但是后来在一次战役中出现了问题,粟裕带领的部队失败了,而此时的谭震林刚好被组织调走,于是便给粟裕留下了一封信,信中说到此次战役中粟裕将军存在的问题。
其实这几人对于粟裕将军的误会解除有一个人是不能不提的,这个人就是陈毅大将军,其实每一个人与粟裕之间的矛盾都是陈毅大将军解开的。
当时宋时轮对粟裕将军不服,陈毅得知宋时轮递交辞呈后立即前去找到宋时轮,跟他分析当前的局势,说了关于粟裕将军的事,说关于战术方面的分歧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虽然有分歧但是双方的目的都是为了战役能够胜利,既然目的一致为什么还要自己人与自己人对着干呢。
许世友与粟裕之间的误会解开也与陈毅有着十分大的联系,当时许世友给粟裕打电话想要抱怨,谁知道电话那头是陈毅,而许世友也没听出来,于是在说完之后,陈毅笑着说,老许,看来你对粟裕将军有很大的意见啊,于是又跟他说了很多,最后许世友与粟裕的误会解开。
其余二人对于粟裕将军都是没有太大的意见的,其实无非是作战策略的不同罢了,陈士榘与谭震林实际上还是很尊重粟裕大将军的,而正是在这些将领的帮助下,粟裕才能取得那么好的战绩。
其实将领与士兵之间的磨合是最难的一件事,就连在叱咤风云的粟裕将军都是如此没更别说其他人了,不过好在这四名将领无论如何都是为了我党的革命事业,只是方式不大一样罢了。
不过好在这些矛盾都顺利解决,宋时轮也回归部队,虽然在此次战役中出现了许多不如人意的小插曲,但是好在误会及时解决,并未危机革命,后来这几人在建国后都被授予了较高的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