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邓禹西征赤眉军,从天之骄子到功败垂成,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创始人
2025-07-12 20:04:34
0

邓禹是个聪明人,二十四岁就官至大司徒,典型的天之骄子。不管是智商还是情商,刘秀对这位老同学肯定是百分之百认可。但是,西征赤眉军的惨败又让刘秀怎么也满意不起来。从两万精兵到百万之众再到只剩二十四人的狼狈结局,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失利?

一、成功的预测却为后来失败种下了祸根

建武元年,赤眉军入关开始进攻驻扎在长安的更始大军。对于刘秀,这是个乱中取胜的机会;对于邓禹,则是证明自己的机会。刘秀自河北起兵四处征战,所任命的将领必先征求邓禹的意见,寇恂、贾复、吴汉这些日后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声名显赫的人都曾被邓禹大力推荐过。看着下属在前线打得风声水起,自己的军功却甚少。然而,踌躇满志的邓禹最终以大败告终,其中缘由值得人深思。

西征失败的源于是否对长安发起总攻,邓禹和众将士产生了分歧。他坚持不发动进攻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己方人数虽然多,可作战人员却很少。况且大军缺粮草,应该先做好后勤补给工作。第二,赤眉军士气正盛,应暂避其锋芒。第三,赤眉军不过一堆强盗,必不能久据,待他们走后便可兵不血刃地占领长安。在这段日子里,邓禹甚至拒绝了刘秀让他立刻出兵的命令,他确实有违抗命令的资本。不久以后赤眉军如他所料地撤离,长安就这样被轻易地拿下,这也更加坚定了其日后按照自己的策略用兵的信念。然而,这种违抗军令的做法却带来了一个恶果:他的下属公然反叛。

二、冯愔的反叛让邓禹失去了领导的权威性

一个团队要想有凝聚力,领导的权威性和下属的执行力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邓禹屡屡不执行刘秀的命令为他的下属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没过多久,邓禹的两个下属冯愔、宗歆因为争权互相厮杀起来,最终冯愔杀了宗歆并且带兵反了。

在冯愔看来:你邓禹能不执行皇帝的命令,我也能不听命于你。当刘秀获知这次反叛的消息后,十分淡然地说道:“冯愔必被他的部下所擒。”事情果如刘秀所料,这场闹剧就是以这种戏剧性的结果收场。

也许《后汉书》对刘秀有过分美化的嫌疑,但能看出一个道理:执行力不严是会传染的。邓禹视刘秀的权威于不顾,邓禹的一级级下属就敢跟着“照猫画虎”。所以,在任何一个时代,战场抗命都是非常大的罪名。无论你为此有多少军功,都必须严惩不贷。否则,极有可能出现邓禹大军这样的情形。更要命的是邓禹在这次事件后丧失了领导的权威性,很多人对他失望之极,纷纷逃离,军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其实,西征大军在这时已经注定了结局。

三、再次抗命,西征将士全军覆没

赤眉军撤离后去了扶风,可因为道遇大雪、饥饿困乏,转头又返回长安。两军对垒,邓禹大军被击败,无奈地又丢掉了长安。此时的刘秀对形势已经看得很清楚:

第一,长安城的粮草已在赤眉军走之前就消耗殆尽,邓禹大军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补给。第二,邓禹大军新败,士气全无,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这支部队的掌控。第三,赤眉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新的围剿方案已经制订好。

基于此,刘秀让邓禹立刻将大军撤回来,并再三叮嘱不可妄自出战。然而,邓禹再次抗命,他选择了主动出击。出击的原因也很简单:这样灰头土脸的回去,如何面对刘秀,如何面对自己提拔起来的一众文臣武将。然而,此时的西征大军饥肠辘辘,毫无战斗力可言,最终的命运就是全军覆没。

四、西征的总结

很多人都认为邓禹失败就是不早点儿进攻长安,这话有道理但不全面。我们现在是看着历史的结果倒推进程,站在邓禹的角度,在没有相关情报的条件下,至少有两点是很难判断的:

第一,大军进驻长安竟然一点儿补给都没得到,换谁也难以预料到。第二,冯愔的反叛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所以,单纯地以不进攻长安这件事儿批评邓禹是不客观的。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历史上太多人都用过这样的策略。但是,邓禹第二次违抗刘秀的命令就是不聪明之举了。在自己权威尽失,大军疲惫不堪之时仍然强行与赤眉军决战就完全是自己的私心了。

结语

西征之后,邓禹仅在建武四年再次带过兵。直到建武十三年刘秀一统中原,九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再上战场。可以看出,这次惨败对他的影响。虽然这并没有妨碍他后来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可西征时的执行力差、丧失领导权威等事情必是其心中永远的痛。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飞夺泸定桥”是关键一役。1935年5月29日...
2025-07-13 04:33:34
原创 ...
当殷商的历史传承到帝辛时,商朝初年的鼎盛早已不复往昔。尽管我们不知...
2025-07-13 04:33:32
原创 ...
孙绍祖,是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乞求...
2025-07-13 04:33:27
原创 ...
《史记》中有记载一段孔子所说的话:“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
2025-07-13 04:33:18
原创 ...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上海沪宁火车站出现一声枪响,被誉为“...
2025-07-13 04:33:06
原创 ...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四十三)支道林 谈到中国传统的宗教问题,无非就...
2025-07-13 04:32:55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最初的解释是黄河改道,...
2025-07-13 04:32:51
原创 ...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维...
2025-07-13 04:32:45
原创 ...
文 ┃文化三家店 一说起赵普,人们立马想到 “半部论语治天下” ,...
2025-07-13 04:32:41

热门资讯

原创 红... 在红军长征的道路上,“飞夺泸定桥”是关键一役。1935年5月29日,红军红二师四团一昼夜行军240华...
原创 武... 当殷商的历史传承到帝辛时,商朝初年的鼎盛早已不复往昔。尽管我们不知道帝辛的生卒年,但却知他是帝乙的少...
原创 为... 孙绍祖,是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府门下,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
原创 春... 《史记》中有记载一段孔子所说的话:“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
原创 1...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上海沪宁火车站出现一声枪响,被誉为“中国宪政之父”的青年才俊宋教仁被一...
原创 他... 两晋南北朝人物志-(四十三)支道林 谈到中国传统的宗教问题,无非就是佛教和道教之间的那点事。历史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是一句民间谚语,最初的解释是黄河改道,历史上黄河总是在改道,基本30年一...
原创 共...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得不...
原创 赵... 文 ┃文化三家店 一说起赵普,人们立马想到 “半部论语治天下” ,其实赵普读书真不多,但他也确实智多...
秦三世斩杀赵高:一段惊心动魄的...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一个极具争议和传奇色彩的朝代。其中,秦三世子缨斩杀赵高的故事,更是一段惊心动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