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马奇诺,如何走向穷途末路
1945年8月,按照雅尔塔会议的承诺,苏联派遣约150万红军,兵分长春、沈阳两路对日军实施打击。据相关数据统计,参加此次战役的苏军有11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3个航空集团军,若再加上蒙军则多达174万人——这预示着,曾经猖狂一时的日本,如今将要走上穷途末路。
经过多次战斗,有着“日军主力”之称的日本关东军阵亡83,000人,被俘59,400人,而苏联则仅付出32,000人伤亡的代价。在苏军的钢铁洪流面前,负隅顽抗的日军宛如车辙下的蝼蚁一般被绞碎。苏军在东北取得的一系列胜利,是促成日本最终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重要原因。然而,这场仅用一周时间就让日军彻底崩溃的战役,在最初日本的构想中,居然认为关东军起码能抵挡住苏军1个月,日军为何在当时会有这样的自信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在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之前,日本在中国东北修筑的大量防御工事。据统计,日本在我国东北与苏联、外蒙古的边境线上,至少修筑有17个筑垒地域,美国筑垒地域正面宽达20——100千米,纵深达40千米,约有8000余个永久性防御工事。攻克这些防御工事,对于普通军队而言,绝非易事。其中,日军在今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修筑的东宁要塞,更有着“东方马奇诺”的别称,据统计,这个要塞占地面积有15,000平方米,要塞内由战壕、仓库、兵工厂和野战医院等多个部分组成,足以让日军在这里进行长期的拉锯战。时至今日,东宁要塞遗址仍然是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遗址。
但是,在东宁要塞庞大的工程背后,却是无数中国劳工的斑斑血泪。东宁要塞开始于1935年春修建,为了完成这一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日本共征调了中国各个地区17万劳工,用以修筑要塞。在修筑要塞期间,中国劳工不仅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更有相当部分患病、反抗的劳工惨遭日军杀害。在要塞周边2万平方米附近的土地,就发现有大小坟包一千余个。此外,这里还是日本关押“慰安妇”的重要场所,可以说东宁要塞遗址正是日本在中国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证,也是日本为了抵御苏军,所做出最后的疯狂。
好在苏军早已获得日本修筑东宁要塞的情报,在出兵中国东北之际,苏军为了攻克东宁要塞就准备了大量的轰炸机、坦克、火炮等重武器,并且于8月9日兵分三路对东宁要塞发起猛攻。战斗进行7天后,东宁要塞被苏军成功攻破,但这却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坚固要塞,为何藏有日本“魔鬼军团”
东宁要塞被攻克之后,有部分未得到支援的日军,仓皇撤离并向吉林方向逃窜,而也有一部分日军则留在了被苏军轰炸的要塞废墟当中,继续和苏军进行作战——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15日,也就是东宁要塞被攻陷的前一天,裕仁天皇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了,为什么这一批日军仍然在抵抗苏联的军队呢?
原来,在苏联的狂轰滥炸之下,东宁要塞的电台悉数被毁,而要塞与外部进行沟通的渠道也被切断,因此要塞里的日军,一度不知道要塞外面的情况,堪称一直是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而且在当时的多数日军看来,天皇是绝对不可能宣布投降的,他们这些日军宁愿“玉碎”,也要维护自己在战争中最后的一点体面。而苏军在攻克了东宁要塞之后,虽然就此掌握了对要塞的绝大部分控制权,但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地下暗堡,苏联红军是并不知道所在位置的。
面对这些在暗堡里的散兵游勇,苏军也是一筹莫展:毕竟面对这些散兵,出动轰炸机、坦克来进行强攻,成本未免也太高了一些。但正当苏军为东宁要塞的残兵感到头痛时,前线传来了日军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在前线被苏军俘虏的消息。这名中佐也早已得知了日本投降的结果,而且表示愿意配合苏军的工作。最终,苏军决定派遣河野贞夫中佐到要塞暗堡里面和日军进行谈判,苏军相信一向号召服从的日军,是怎么也不会对自己的长官动手的。最终,在河野贞夫中佐的劝说下,东宁要塞里多达901名日军于8月28日打出了白旗。
然而,正当苏军以为东宁要塞里的日军部队已经被清扫干净之际,勋山附近砍柴的中国老百姓忽然向苏军报告:在山上,仍然有一批日本部队。这让苏军感到很是吃惊,原来在东宁要塞里面,还有一处名为勋山要塞的暗堡,作为日军最后负隅顽抗的地点。
而苏军又是如何对付勋山要塞里面的守军的?起初,苏联认为这些日军不过是战争后剩余的残兵,和之前901名投降的日军并没有什么区别,于是就把之前俘虏来的日本兵送到要塞里面,告知他们日本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却不料日军却依然不愿相信这一事实,继续与苏军进行作战。随后,苏军想到困在要塞内部的日军缺衣少食,于是便又派来了一名俘虏的日军炊事班厨师,到要塞内劝降日军,却不料地下的日军因为缺乏食物,已经开始同类相食。残暴的日军不仅切断了这名厨师的手指,而且还割掉了厨师的舌头,把他驱逐出去,向苏军宣告自己将顽抗到底的决心。
苏军被日军顽抗的态度激怒了,于是便决定采取一个前所未有的办法:先派工兵将日军防御工事的通气口处倒入石油,然后再往里面点火——这样一来,庇护日军免受苏军打击的碉堡,在顷刻间便成了火焰和烟雾的海洋。在烟熏火燎之下,有相当部分日军在缺氧的环境下就此毙命,而在苏军经过这一番攻击之后,勋山要塞里面的日军也终于在8月30日向苏联军队投降:毕竟就算要被押送往西伯利亚劳改,也要比身死在如同魔窟里的地下工事要好得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对中国有何影响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虽然日本的裕仁天皇于8月15日就宣告了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是勋山要塞的日军居然在此坚守了整整半个月之久。据二战后的历史资料统计,苏军对勋山要塞的进攻,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对法西斯国家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可以说勋山要塞一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的一场战役,而8月30日勋山要塞的日军投降,也标志着世界的法西斯力量彻底放弃 了自己最后的抵抗。
时至今日,世界各国历史依然对苏军出兵中国东北予以了高度的军事评价,在此次战役中,苏军再次向世界展现了机械化部队的力量:在整个战役过程中,苏军采取了坦克机械化部队作为进攻的第一梯队,采取东西对进、向心突击的战略战术,将多方向、大纵深的战争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创造了仅有一周时间,便击垮日本关东军的战争奇迹。而攻克东宁要塞、勋山要塞,也是苏军在东北进行作战的一个历史缩影。
但是,有部分历史学者认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而这一观点是十分欠妥的。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且坚持长期抗战,是我国最终能够击退日本侵略的重要原因。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相关数据统计,仅我党的抗日部队损失人数就多达58万4267人,其中有将近29万人受伤,16万名八路军战士、我党干部光荣牺牲,更有8万7千余人失踪,历经14年的抗战,我党是最早在东北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的力量,并且组建了赫赫有名的“东北抗联”。在14年与日军交战的过程中,日军也不得不承认我党的八路军,是抗战中真正对日军产生威胁的“中流砥柱”。
我党虽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伤亡,但是也确实拖住了日本。据相关数据统计,为了对我党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日本方面一度不得不扩大征兵的范围,截止1941年底,日军就征调了240万人参战,大约有300万青壮年劳动力因为战争无法参与正常的生产和工作。而因为男性到前线用于征兵,日本工厂的女性占比一度达到42%,而此前这个数值为36%。
为了应对我党的敌后抗战,日军还一度从自己的主力部队关东军中不断抽调人力,到关内进行作战,而这也大大削弱了日本关东军的军事力量——在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之际,也和我党对日本的战略反攻阶段时间恰恰相吻合。可以说,日本关东军之所以在一周时间内就迅速溃败,这和我党部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进行抗战的过程中,我们也同样少不了世界各国的国际友人,反法西斯同盟力量的援助。正是世界人民的同仇敌忾,才将日本法西斯关进罪恶的囚笼中,并得到了它应有的历史审判。时至今日,抗日战争的胜利已经过去了整整76个年头,但是东宁要塞遗址依然向世人彰显着日军曾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证。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或许就是我们对先人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