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成功收复台湾,岛上荷兰士兵真能1打25?郑成功是如何胜利的?
创始人
2025-07-02 02:33:26
0

16世纪时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家通过殖民开始扩张自己的领土,17世纪中叶,荷兰打败西班牙的殖民者,开始了对台湾岛长达38年的统治。

一直到永历年间,才出了一个郑成功,想起了还在荷兰殖民者手中,用“海上贸易”作为借口扣在手中的台湾宝岛。

郑成功作为收复了台湾的民族英雄,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居功至伟。当时的荷兰海上军事实力很强,所以有人认为郑成功能够收复台湾,至少证明当时的明朝军队是能够吊打荷兰这样的老牌帝国的。

毕竟在这场战争中,既有一个荷兰人就能打二十五个中国人的流言。也有人称荷兰驻扎在台湾的守军是有一千五百名,郑成功带了两万五千人,历时一年才收复了台湾。

这样的说法认为郑成功纯粹是靠人海战术收回了台湾,其军事指挥能力根本不值一提。毕竟当时已经是明朝末年,国力早就式微。历史不能盖棺定论,总是要留给后人越辩越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这场战争背后,是明朝和荷兰帝国两个国家之间的角力。

一、以一敌二十五,不过是笑话

我们先来看看两军的兵力的问题。

郑成功的军队分为陆军和水军,当时他拥有厦门和金门这两座城作为军队的根据地,军队最鼎盛的时候,超过了二十万。

不过这两个地方都在沿海地带,所以也导致了郑成功的军队有一个特点,就是陆军的作战能力比较薄弱,但水军的实力非常强悍。

彼时郑成功攻打南京失利,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陆军的作战能力欠缺。这也不是因为陆军自己不长进,而是军队就驻扎在沿海地带,肯定是优先发展水上实力。且还有很大的一个原因是陆军需要去种田屯粮食,训练时间就被农耕分走了大半。

南京的仗打完之后,郑成功就失去了实力本就薄弱的陆军军队中最能打的力量,所以在攻打台湾的时候,剩下的陆军军队战斗力已经不太行了。

郑成功带领的这两万五千名士兵,也并非能全数作战。

而一直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面对着郑成功的两万五千名的大军,表面上临危不乱,甚至可以说是非常镇定,还宣称一个荷兰人就能打二十五个汉人。语气何其狂妄,态度何其嚣张,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资料称当时荷兰的军队有1500名,如果真的像荷兰人说的,以一敌二十五,那么郑成功至少需要将近4万多军队才能收复宝岛台湾,那为什么荷兰的军队最终还是败了呢?

当然是因为荷兰殖民者只是在虚张声势,当时驻扎在台湾的荷兰军队,真正能作战的不到一千人。这还是荷兰17世纪时殖民侵略台湾的时候的数字,并且在殖民统治台湾的38年里,这个数字并没有多大变化。

台湾面积超过三万平方公里,这样辽阔的土地只用一千人是根本震不住的,更何况台湾的人民也一直在反抗。岛上的荷兰人明白必须加强驻扎台湾的军队,但是荷兰本国却觉得没有必要,所以一直没有给台湾派兵。

一直到郑成功的两万五千的军队浩浩荡荡抵达台湾,荷兰的殖民统治者才如梦初醒,赶快上报。不得已之下,政府只能就近原则,从当时殖民统治印度的东印度公司里抽调了800个人来台湾“临时帮忙”。

以一敌二十五这样浮夸的说法,不过是当时作为列强的荷兰觉得自己底子厚了,可以狂妄了的说法而已。即使荷兰的士兵再怎样人高马大,难道汉人会输多少吗?

既然人数上是完全碾压的,那为什么这场战争还是持续了一年之久呢?

二、再强大的武器都不及战术

荷兰在全球的创新指数排名第二,这是一个很喜欢摸索与创新的国家,从17世纪就开始了不断摸索与创新的道路。所以才会靠着对海洋的摸索成为了一个贸易的强国,在那个时代里,欧洲所有的国家的船舰加起来,都没有荷兰一个国家多,也是因为这样,荷兰成为了远近驰名的“海上马车夫”。

航海实力日益见长,这也让荷兰开始对世界各地的企图心,开始殖民侵略其他国家。荷兰所向披靡的并非自己的军队,而是当时领先于全世界的战舰制造以及战斗武器。

荷兰人的战舰比郑成功的军舰要大上许多,并且配备了全世界最先进的火炮、瞄准器和火枪。反观郑成功的军队,在军事武器这方面是落了下风的。甚至许多战船不过是稍微大一点的帆船罢了,跟荷兰的大型战舰根本比不了。

所以虽然荷兰只有4艘战舰,却已经在军事武器方面完败了郑成功的军队。荷兰人只要在船上用瞄准镜瞄准郑成功的战船,再加大火力开炮,郑成功的战船就会马上沉没,毫无胜算。

对此,郑成功选择用“船海战术”破局,用60艘船舰围住荷兰的4艘战舰,拖也要拖死荷兰战舰的火药。最终荷兰的一艘战舰被击沉,郑成功的军队才看到胜利的曙光。

只靠军舰的火力硬拼,郑成功的军队得胜渺茫,所以郑成功命令士兵摸到荷兰的战舰上,跟船上的荷兰士兵肉搏。士兵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登上荷兰人的战舰,将荷兰士兵杀死,并且放火烧船,才让荷兰军舰歇停下来,失去了用武之地。

荷兰人看自己在人数上毫无胜算,在军事武器上也打不过郑成功的诸多战术,便开始进入了防守模式。

荷兰不断加固本有的防御工事,另一边又开始修建新的防御工事,打算打持久战,坚持到援兵到来。

然而郑成功打了这么多年的战,怎么可能让荷兰这些宵小之辈难住。他掐准了荷兰人的军粮储备一定无法坚持多久,于是开始围城,找到了荷兰人外出寻找粮食和水的路。

就在荷兰人派出了一支高达九十人的小队离开防御工事,外出觅食的时候,郑成功的军队准确无误将他们俘获,自此粉碎了荷兰人想要撑到援军到来的美梦。而且,郑成功派出这支拦截荷兰的物资输送的军队,只有三十个人。这也从正面证明了,所谓的以一敌二十五,不过是荷兰人的天方夜谭。

三、以史为鉴,为时未晚

以史为鉴一直是我们国人的优良传统,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这场战争,对我们如今来说,其实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当时荷兰已经快速发展起来,许多欧洲老牌帝国都开始纷纷向荷兰学习。明朝却还局限在封建时代里固步自封,甚至一度实行海禁政策,一直在沿海边缘巡逻,一旦发现船只外出,便当场销毁。

当时郑成功的军队使用的依然还是木帆船,其中还有很多是郑和下西洋时的福船,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明朝,高大且坚固的福船已经是代表明朝最先进的技术了。使用的武器虽然也有火铳炮筒,但还是冷兵器和热兵器交替着使用的尴尬局面。

反观荷兰,建造的船只比明朝的福船大了三分之二不止,还在船上架了很多能够远距离攻击的大炮。而且当时的荷兰船只先进之程度,已经具备了现代海战的雏形。

郑成功海战经验丰富,也知道在海战中船只和武器的重要性,所以也是想向西方学习,铸造出更先进的船只和武器的。只是当时还没有所谓的“开放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念,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诸多受阻。

比如建造先进船只的木材需要通过海运,但是海禁政策就让原材料这一关受阻了,细节决定成败,没有坚硬而干燥的原木材,自然就造不出荷兰那样的夹板船。

说郑成功是人海战术,其实不无道理。

两万五千人已经足够碾压当时的荷兰军队,而且这场战争中,郑成功受到了很多台湾原住民同胞的帮助。

荷兰统治台湾的38年中,台湾的原住民一直被荷兰侵略者剥削和压榨、民不聊生,所以一直在反抗荷兰殖民者的侵略。

当时的台湾原住民一看到郑成功的军队,登时感激涕零,那是祖国的军队亲自来帮他们赶跑荷兰侵略者了。祖国的军队来了,台湾的原住民自然是要鼎力相助的。

郑成功的军队还未登陆,原住民就取来了许多工具帮助军队登陆,并且在各方各面都对军队施以援手,据资料显示,帮助过郑成功军队的台湾原住民,高达2.5万人。

也就是说如果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以荷兰的船只和武器的先进,郑成功的军队赢面就不大了。所以这是一场火力不对等的战争,并且让郑成功的军队伤亡惨重。

这也是我们在现代战争中,一直致力于研究出更先进的武器的原因。不是为了制造出更大的杀伤力,而是为了减少更多的人员伤亡。

文/小羊

参考资料:《论郑成功收复台湾前荷兰殖民者的战争准备》,陈思

相关内容

原创 ...
孙策,这位东吴基业的奠基者,以其非凡的武勇和智略,在短暂的一生中留...
2025-07-02 00:33:50
原创 ...
在浙江的某个地域,藏着一段跨越世纪的家族秘辛,它随着一位名叫叶先生...
2025-07-02 00:33:48
李将仕分享:中国考古博物馆...
中国考古博物馆掠影9 李将仕分享 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
2025-07-02 00:33:45
上海启动2024年度“从石...
在七号桥碉堡迹址追寻75年前人民解放军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
2025-07-02 00:33:36
原创 ...
一、名将单挑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2025-07-02 00:33:34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有人活得很嚣张,比如说张飞,孤身一人雄踞在当阳桥...
2025-07-02 00:33:24
原创 ...
在众多的三国人物里,笔者觉得司马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物。要论智谋,...
2025-07-02 00:33:15
原创 ...
刘备能打败刘璋,并最终迫使成都投降,也不尽是刘备当初入蜀带的部队,...
2025-07-02 00:33:06
原创 ...
新中国的建立和强大离不开众多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开国元帅陈毅就是其...
2025-07-02 00:33:02

热门资讯

原创 后... 从公元前的秦始皇算起,一直到公元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其间二千多年,共有皇帝三百三十五人,其平...
原创 太...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农民革命,太平天国作为以农民武装力量为依托的政治形态...
原创 此... 中国历史悠久,在历史的漩涡中,有很多国家消亡其中,这些国家灭亡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可能是经济的倒...
原创 慈... 不能说不好,只能说一般般,原因就是皇家无亲情,慈禧是冷血动物。在公元1853年,太平军进攻安徽。而此...
原创 民... 有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虽然这话并不完全准确吗,但也并无道理。今天就来聊一位民国的第一败家子,在他...
原创 8... 1661年,8岁的玄烨登基称帝。次月,他就下令处死太监吴良辅。很多人怀疑,他这么做,是为了遮掩生母被...
原创 能... 和珅的地位,在乾隆朝,是可以在上朝时站在乾隆旁边共同处理政事的级别。来给乾隆祝寿的英国使臣马戛尔尼,...
原创 她... 民间时期,尤其是民国的前二十几年里,那叫一个乱套,各种意想不到的事层出不穷,比如谁能想到一位娇滴滴的...
原创 新... 这次会攻湖北战役的失败,主要责任在于何腾蛟、章旷没有按原定计划从岳州北上进攻武昌,并且扼守城陵矶一带...
原创 烛... 前言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死因,至今仍是历史上的未解之谜。传说中的“烛影斧声”与“金匮之盟”究竟是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