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贯穿整个清朝,八旗制度对清朝的建立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八旗既是一种军事制度,也是清朝特有的一种户籍制度,八旗子弟自然是清朝的贵族,而且是武勋贵族,地位比汉人高不少。
八旗子弟给人的印象是纨绔的,他们好像一直在吃自己祖先的老本,世代靠着祖先积攒下来的军功生活,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八旗后裔的战斗力也没有他们的祖先强了。
满清与明朝的军事实力与明朝汉人人数相距甚远,尤其是士兵数量,满清八旗的数量加起来也不过五万,可是明朝汉人有足足五千万,从这些人当中随便组成几支军队也满清八旗的人数多。
满清入关之后,还是忐忑不安,面对如此多的汉人,初来乍到的八旗如何管理控制一个国家,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清朝的八旗制度经历过多次的演变,直到入关之后,清朝统治者更加重视军事制度的重要性。
统治者将八旗完整地保留下来,看管要塞位置,汉人在清朝的地位一直满人之下的,虽然清朝统治者口头上也说重视汉人,吹嘘满汉平等,但事实情况绝非如此。例如皇帝选秀,就算汉军旗也在满清八旗之内,地位也低,只比普通汉人高了那么一点儿,凡是汉军旗的女子被选入宫的是少数,大部分人没有汉军旗女子优秀却选中,靠的就是自己的户籍的满人。
清初,汉人和满人是不能住在一起的,满人修建城池,将满汉隔开,以保证民风和血脉的纯正,满清的八旗与汉人的地位大有不同,国家会给满清八旗固定的结帖和粮食将其养起来,让汉人自生自灭。
这种现象只在清朝初期非常严重,满清八旗越是在清初战争频发时期日子过得越好,因为统治者需要他们,给的福利自然多,八旗的日子过得不错。这种情况随着清朝国泰民安,八旗的作用也显现不出来了。
最初八旗人口只有几万,后来人口逐渐增多了,清政府也没办法像之前那样负担他们的生活了,八旗子弟中有一些人继续在军队体制内,但大多数人等于是无业游民,有觉得自己是八旗子弟,地位自然高一点,整天也就是游手好闲,什么大业也成就不了。
八旗子弟的家境都相对好一些,但他们也算是在啃老本,除了在街上闲逛也就没什么事做了,八旗子弟中的那一部分顶多算纨绔子弟,还是有资本的纨绔子弟,算不得是流氓。也有一些八旗是没有什么资本的,没有建功立业,也没有当官的,就只能靠着朝廷发放的微博的世饷过日子。
所以在康熙后期有大量逃兵出现,这些逃兵从八旗中逃了出来,是因为没能力再过收入与生活水平要求不匹配的日子了,八旗当逃兵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自己伪装成汉人户籍,这样就能冲破清政府对自己的限制。
伪装成汉人的办法也有很多,例如将自己的房子卖掉,卖给汉人,这样自己的房子的户主就是汉人了,还有人为了脱离八旗不惜当和尚,当了一段时间的和尚,找机会还俗,也就自然取得了汉人的"户口"。大部分八旗的子弟生活不好过,又不能取得汉人户口,就将自家祖先的古董卖掉,除了一些值钱的陶瓷还有祖先征战的铠甲。
其实让八旗子弟变成纨绔子弟的根本原因就是清朝封建的政治制度,清朝从建立之初就提防汉人,才花大价钱养着八旗,总想着有一天会有他们的用武之地,但事实并非如此。
就算是后来天下太平,清朝统治者也没有适时调整八旗制度,还是一如既往地养着他们,他们的骄奢淫逸和纨绔其实都是清政府自己惯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