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乾隆去给皇太后请安,闲聊中太后说,顺天府东面那座庙年久失修快塌了,你拨点钱修修。乾隆一听,笑着应下。可没想到他一出门就将太后宫里所有宫女太监都叫出来跪着,痛骂了一顿。
原来,乾隆继位前不仅熟读史书,还系统地总结了一些朝代更迭规律,在有的方面很有先见之明。
《清高宗实录》中记载乾隆继位后第四天就颁了一道谕旨,内容如下:
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传说,恐皇太后闻之心烦……凡外间闲话设或妄传至太后前,向朕说知,其事如何皇考之心,朕自然遵行若少有违,重劳皇太后圣心,于事无意。嗣后违者定行正法。
也就是说,凡是宫墙以外和朝堂上的事,所有太监宫女谁都不能到皇太后面前说嘴去,若谁胆敢去说嘴一番,让我知道了,定然严肃处理,绝不放过。
可乾隆又为何要颁这样一道旨意呢?
在当时,后宫中大多数女人受教育水平很低,甚至是文盲,就像他粗使丫头出身的生母,倘若再如东汉干政的6位太后一般,那大清朝列祖列宗的基业就毁在他手里了。
其实乾隆就是害怕后宫干政,搞得朝堂乌烟瘴气,影响他独揽大权。
事实证明,他的确有先见之明。
那天他到皇太后宫里请安,母子2人闲聊中,太后说起,听说顺天府东面有一座庙,可灵了,老百姓都去那烧香拜佛求儿求女,但年久失修眼看就要塌了,你拨点钱修修。
乾隆一听,老妈开口得办哪!于是笑着应下来。谁知刚踏出太后的宫门,他就命人将太后宫里的太监宫女都叫出来跪着,痛骂一顿。
他气得大骂,你们哪个多嘴多舌,吃了熊心豹子胆去皇太后跟前说闲话,若不是你们说嘴,太后从哪知道顺天府东面有个庙?以后再有人敢传闲话,朕砍了他的脑袋。
然而,这还不算完,教训完宫女太监,他还得点一点皇太后。
于是,他又颁了道谕旨,《清高宗实录》中记载的内圣旨如下:
几曾见宁寿宫太后当日令圣祖修盖多少庙宇?朕礼隆养尊,宫闱以内事务,一切仰承懿旨,岂有以顺从盖庙修寺为尽孝之理?
其实这道圣旨就是乾隆颁给母亲的。
大意就是,爷爷在位时,你啥时候见宁寿宫里的太后让他修庙了?后宫的事,一切都听母亲的,是我孝顺,但朝堂和宫外的事,母亲就别插手了。
万幸的是,这皇太后也是个明白人,见了儿子这道圣旨知道自己僭越了,以后再没敢让儿子拨钱干这个干那个。
也正因此,乾隆在位60年,从没发生过后宫干政的事。
不过,乾隆虽说为稳固皇权点了母亲,却是真孝顺。那么,他究竟有多孝顺?
1741年,太后50大寿,乾隆特意组织几千60岁以上老头老太太跪在路边举着鲜花高喊太后万岁,以讨老母亲欢心。
一天下来光这几千老人就赏出去108700两白银,70000匹绸缎。而那时1两白银就相当于现在300元,而那些白银和绸缎加起来就相当于现在5300多万元。
但凡老太太过生日,他都会亲手画几幅画,或者写几幅字,再跑到老太太面前跳上一段舞,讨老太太欢心。
不仅如此,乾隆登基后每次出门都带着母亲,这个老太太不仅年年去避暑山庄,还跟着儿子游了三次五台山、三次泰山,一直活到了86岁。
乾隆为此还曾写诗打趣说,自己66头发都微白了,但却比不上85岁的老母亲身体康健。
不过,乾隆也遗传了母亲良好的身体素质,一直活到了88岁,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九仙月】
这也正好印证了子女孝顺,父母长寿的几率就会更大。
在乾隆的贴心陪伴下,这位皇太后晚年过得很好,没有什么烦心事,只要安心等着儿子陪着她出玩,哄她开心就好了,真真是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由此可见,让父母开心长寿的秘诀就是要多陪陪他们,而父母的开心长寿也是子女最大的福报。
那么,你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