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禄自然不是庸才,荣禄是一个极为狡猾的政治人物,他是慈禧的心腹不假,但他绝非一味盲从从慈禧。慈禧与荣禄的关系很“默契”。应该说,《走向共和》里面描写的荣禄还是很贴合实际的。
荣禄(1836年4月6日—1903年4月11日),字仲华,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晚清第一重臣。荣禄出身于不得低,属于世代军官家庭,在仕途也算顺风顺水,一直做到了工部尚书,但由于政治上的幼稚,遭到军机大臣沈桂芬的“陷害”出任西安将军三年。这三年磨练了荣禄的性格,让他蜕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政客,他变得铁血无情,后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辛酉政变后,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加太子太保,一等男爵。转文华殿大学士。在光绪一朝,成为慈禧第一重臣和朝臣,以至于后来都说慈禧与荣禄有染,在光绪二十九年三月,荣禄因病在北京去世,时年六十八岁。赠太傅,谥文忠,晋一等男爵。
在政治上荣禄分为两个阶段,以西安将军为界,在此之前,荣禄热情,有能力,也可以说是一个普通的满人军官依仗祖荫而升迁,荣禄真正发达是在从西安将军回朝以后,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58岁的荣禄二次回京。此时荣禄谨小慎微,政治上敏锐的洞察力让他看出恭亲王奕不是慈禧的对手,因此政治的天平让他倒向慈禧,就此他成为后党的中坚力量和骨干。荣禄政治上绝不保守,反而很开明,他支持李鸿章,也看不上和厌恶和刚毅徐桐这样的顽固派。当然也反对康有为等人激进派,你可以把荣禄的行为叫墙头草,也可以说成是温和派。
这其中最难得是,慈禧对荣禄的信任始终不倒,这是很难得一件事情,一般人都做不到,李鸿章,张之洞,瞿鸿机等人是重臣,但不是宠臣,而荣禄既是宠臣,也是重臣,得到慈禧的完全信任,掌握全国军权,荣禄一直在揣摩大清帝国实际统治者慈禧的想法,在不断变化风云变幻的政局中纵横捭阖。以确保自己的绝对安全。而后来的袁世凯在荣禄面前更是不敢造次,在满清庚子之变这中和之后两年,满清没亡国,而且能够维持下去,这与荣禄的作用分不开的。荣禄的能力不亚于李鸿章与张之洞。荣禄支持李鸿章,但也不反对翁同龢,荣禄与翁同龢是关系不错,庚子国变慈禧想杀翁同龢,荣禄跪下求的情,才没有杀。
荣禄比慈禧小一岁。而荣绿发迹是在1894年后。58岁的荣禄得以重用,应该是慈禧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在任何问题上,荣禄首先维护的就是慈禧的利益。在八国联军的问题上,可见,荣禄在世时,凭介自己敏锐的政治嗅觉,已经看出袁世凯日后也许会成为晚清的威胁。
从各个方面来看,荣禄圆滑,心里啥都明白,但出于个人安全的考虑,又不得不违心办事。只能说荣禄是个狡猾的政客。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