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曹操经过数年的征战,平定了北方的二袁势力,开始了南征荆州的征途,意图一统天下。与此同时,荆州牧刘表病逝,其子刘琮接任州牧。刘琮掌握着长江天险,统治荆襄九郡,拥有庞大的兵力,却在曹操南征的压力下选择了投降,这引发了人们的疑问:为何一个拥有十余万大军、地势险要、实力雄厚的刘琮会选择不战而降呢?
首先,回溯刘表统治荆州的历史。刘表经营荆州长达十八年,倚仗豪强士族的支持,与袁绍、张绣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内纳刘备,使得荆州成为一方繁荣富庶之地。然而,刘表野心不大,未参与北方的争雄,使得荆州成为相对安宁的净土,吸引了许多北方的人前来避难。刘表生前留下的富庶荆州,为后代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刘琮的继任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刘琮作为刘表的次子,原本没有继承权。刘表偏爱长子刘琦,但刘琮娶了刘表后妻蔡夫人的侄女,导致蔡夫人在刘表面前频频贬低刘琦,提拔刘琮。刘琮的继任之路充满曲折,而他个人能力有限,难以在刘表的阴影下独立施展才华。刘表病逝时,刘琮被蔡瑁、蒯越等人拥护,接任荆州牧。然而,刘琮的权力受到限制,蔡瑁等亲曹派势力占据上风,刘琮的个人地位并不牢固。
曹操南征荆州的决心也是刘琮选择投降的原因之一。刘琮刚刚继任荆州牧,曹操便率领大军南下。在蔡瑁等人的操纵下,荆州内外军政机构都被亲曹派掌握,刘琮面对曹操的强大势力感到无法抗衡。在蒯越、蔡瑁等人的劝说下,刘琮被迫接受了投降曹操的决定。
刘琮在群臣面前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与诸君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时。”然而,蒯越、蔡瑁等人以三大理由反驳了刘琮的决心。首先,他们认为逆来顺受,拒绝与人主对抗是顺应大势的表现。其次,荆州面对曹操的军队,势力弱小,无法与之对抗。最后,以刘备为首的抵抗曹操的势力也难以对抗曹操的强大军队。这三点观点打击了刘琮的信心,使得他最终选择了投降。
黄祖的丧失也是刘琮投降的关键因素之一。黄祖原是刘表阵营中反曹派的中坚力量,但在孙权西伐时战败丧命,导致荆州反曹派的实力急剧削弱。刘琮在没有足够的支持和反曹势力的情况下,难以在曹操的强大压力面前坚持抵抗。
综合这些因素,刘琮最终选择了投降曹操。他面对内外夹击,个人能力不足,又受制于亲曹派的掌控,最终没有能力坚持抵抗曹操的进攻。这一选择不仅影响了荆州的命运,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关于刘琮为何不战而降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