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代帝王,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提起康熙,不得不提的就是他智擒鳌拜的故事。那么在鳌拜死后,康熙是如何对待其族人及子孙后代的呢?
鳌拜可谓是清朝的三代元勋,早些年追随在皇太极身边,征战沙场无数,立下赫赫战功,皇太极对他信任有加。后来,皇太极病逝,鳌拜为了让皇九子福临顺利登位,他就联合那些之前效忠于皇太极的老将,对多尔衮施以武力威胁,这才让多尔衮对皇位没有了觊觎之心。到了公元1661年,顺治帝病逝,在这之前,他已经立好遗嘱,要立三皇子玄烨为皇位继承人,但当时玄烨还非常小,为了帮助玄烨巩固统治,顺治帝将“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封为辅政大臣,为其分忧解难,让他们帮助玄烨治理好国事。但却没想到的是,后来这个决定将成为清朝统治中的一大威胁。
康熙六年,索尼因病去世,作为四大辅臣之首,在他生前一直都在遏制鳌拜的势力,但成效不佳。虽然是这样,但在他死之前却做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决定,那就是他给康熙皇帝上书,先帝曾14岁亲政,康熙皇帝完全可以效仿先帝。所以康熙帝就听取了索尼的意见,14岁就开始亲政了。虽然是这样,但是他手中却没有真正的权力。为了帮助他解决这一问题,苏克萨哈就建议康熙帝解除辅臣之任。如果这样的话,那也将危及到遏必隆和鳌拜的利益。
也正因为这件事,鳌拜就想尽办法将苏克萨哈除掉了,这样一来,四大辅臣就剩下遏必隆和鳌拜了。但在鳌拜眼中,遏必隆无足轻重,对他也构不成威胁。鳌拜之后手中就掌握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而康熙帝手中却没有什么实权。鳌拜也因此经常滥用职权,替康熙皇帝下决定,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皇权。
面对这样的局势,康熙帝怎么还能坐得安稳呢?我想如果他再不采取些行动,这大清的江山可能就要易主了。于是就有了“康熙擒鳌拜”的故事。当时鳌拜在宫中的势力十分大,如果采取正面出击的话肯定是斗不过鳌拜的。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降低擒拿鳌拜的困难,康熙帝就先把鳌拜身边可以信赖的人调遣到了其他地方。这样一来,鳌拜就孤身一人了。另一方面,康熙帝找了几十名身体强壮有力的贵族子弟,让他们留在宫中,表面上每天都是在陪着康熙帝游玩,不做正事。但在背地里,他们一个个都在练习摔跤,强身健体,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对付鳌拜。而另一边的鳌拜见康熙帝整日嬉戏玩闹,他心中的戒备自然也就降低了。
万事俱备,只差东风。康熙帝一切就绪,就等机会了。这一天,康熙帝把鳌拜召进宫中,没有防备之心的鳌拜像往常一样准备进宫拜见皇上,但就在此时,在康熙帝的命令之下,数十名接受过训练的强壮青年蜂拥而上,鳌拜虽身经百战,但此刻面对这一群强壮有力的青年,他那把老骨头也抵挡不住,无力挣扎,最后在拳打脚踢之下,鳌拜也只好束手就擒。
鳌拜专权这么多年,抓起来斩了都不为过,他心里肯定也十分清楚。康熙皇帝看着眼前的鳌拜,他被绳子绑着,光着膀子,身上满是那些年为大清江山奋勇杀敌留下的伤疤。这一幕也让康熙皇帝心中为之一动,鳌拜虽然说罪大恶极,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当初为打下大清的江山,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想到这一点,康熙帝就不忍心治他死罪,于是就将他永远地关了起来。后来,没过多久,鳌拜就在狱中病死了,享年六十岁。
除此以外,康熙帝对鳌拜的家人也是比较仁慈的。鳌拜的儿子那穆福在他被捕后也被送入了牢狱,被关了好几年,但最终被释放。再说鳌拜的孙子达福,虽然鳌拜做错了事,但康熙帝并没有牵连到他的亲人。在康熙帝晚年,达福还被封官加爵,甚至到后来的雍正时期,达福还承袭了祖父鳌拜的官爵。从此看出,鳌拜的子子孙孙都并没有因为他犯错事而被杀,他们依然可以受到皇帝的恩宠。我想后代皇帝做的决定也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影响。
所以,总得来看,康熙皇帝无论是对待鳌拜还是对待他的族人都算是仁尽义至了。康熙皇帝也并不是一位十分残暴的君主,他的这些行为也表明,他是一位心胸十分宽广,大格局的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