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又被戏称为刘罗锅,以为官清廉、公正而在民间口碑极佳,堪比包青天。为什么叫他刘罗锅呢?因为老百姓觉得这位大人应该身材高大,如同座山一样的英俊豪杰。由于他每天忙于处理政务,频繁弯腰办事,时间一长,背部就难免略显驼曲,就像一个锅一样,于是就有了“刘罗锅”这个别称。这种说法其实源自嘉庆皇帝的揶揄,当时刘墉已经年迈,老了的人自然难免有些驼背,于是嘉庆戏称他为刘坨子,后来演变成了刘罗锅。
年轻时的刘墉其实并非如此模样。他与纪晓岚、和珅一起被誉为乾隆朝的三大中堂,个个才华出众,因此在影视剧中常常被放在一起。说到乾隆这位皇帝,他非常热衷于写诗,一生竟然创作了四万多首,几乎追赶上了《全唐诗》的总量。乾隆喜欢写诗表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只是可惜水平一般,最著名的一首竟然是:“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 听起来有些白话文的味道,据说还是纪晓岚帮他补上的,这使得乾隆的诗才显得逊色了些。
除了写诗,乾隆还有点自恋,喜欢与人一争高下。刘墉就是他争论的对象之一,只是刘墉不如和珅那样圆滑,经常让乾隆感到尴尬。于是,乾隆心生不悦,想捉弄一下刘墉。无奈自己主意不足,只好请教和珅。作为大清朝最聪明的大脑,和珅建议说要假装让刘墉去死,这样他必然会害怕地跪地求饶。乾隆听从了建议,想象着刘墉跪在地上求饶的情景,感到心里窃喜。
有一天,乾隆在御花园召见了刘墉,故意问他:“爱卿,听说你博学多才,朕问你,何谓三纲五常?”刘墉以博学多才的身份认真回答了这些常识性问题,令乾隆颇为满意。接着,乾隆笑吟吟地说:“既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么朕现在要你去死,你可愿,可敢?”刘墉心生危机,苦着脸朝御花园里的水池走去。乾隆本想让他回来,结果刘墉竟然真的跳进了水池。这让乾隆与和珅都吓了一跳,连忙叫左右侍从去救。而刘墉却巧妙地自行爬了上来。乾隆看到他狼狈的模样,既好笑又觉得有些无奈,问他:“朕让你去死,怎么跑回来了?”刘墉跪在地上回答:“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但在水下遇到了屈原,他劝我不要死,因为我侍奉的是盛世明君,怎么能轻生呢?我听从了他的劝告,所以回来了。”乾隆听后大笑,刘墉虽然躲过了他的恶作剧,却也成了一个落汤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