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7年,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由于辽东战事紧急,他很快复活了被迫辞职回家的袁崇焕。
袁崇焕的家在东南沿海,所以第二年他就匆匆去见新的领导。
崇祯皇帝见到袁崇焕后,首先肯定了袁崇焕过去的功绩,并向袁崇焕询问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看着崇祯皇帝火热的眼神,袁崇焕突然失言了,给出了五年内平辽的工作目标。崇祯皇帝当时大喜过望,但袁崇焕事后却觉得自己说错话了。
因为基于袁崇焕对辽东局势的了解,他不可能兑现自己的承诺,因为他长期对付女真人的独特策略就是使用大威力火炮打防御战。野战不是他的强项,也不是当时的明军。如果崇祯还信任他五十年,那么他完全可以通过阵地战的推进将女真人彻底赶走。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可能。
然而,如果他大声说出来,那就就像水一样无法回收。而且,他确实有信心皇太极的女真骑兵五年之内无法越过自己的防区,因为他有丰富的防御经验(见详情)“明军三战努尔哈赤三败,为什么呢?”袁崇焕能够击败所向披靡的女真人”)。
袁崇焕来到他曾经熟悉的防守区域后,除了按照自己的想法积极做好防守安排外,还做了两件重大而影响深远的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他杀了一个叫毛文龙的人。毛文龙祖籍山西,出生于浙江。他的母亲的家族是浙江的顶级望族。他的叔叔在朝廷做官,对他的仕途帮助很大。毛文龙进入系统的方式虽然有点走捷径,但是进入系统后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
毛文龙最初在李成梁手下任职。后来辽东沦陷后,他又在那里打游击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率领族人占领了一座名叫皮岛的岛屿。由于此地距离后金腹地比较近,他可以轻松地借助水军深入后金,朝廷很看重他的牵制作用,将这里的管理权交给了他,赋予了他相当大的权力。
袁崇焕刚镇守山海关时,对毛文龙有些不满。他被崇祯复辟后,急于恢复兵权,因此很不喜欢占据军事战略要地、占用大量资源、表现并不突出的毛文龙。他有一个主意。作为袁崇焕,他很难直接杀死毛文龙,但袁崇焕还是这么做了。
毛文龙的去世带来了诸多负面后果:
其次,袁崇焕杀掉毛文龙后,部下非常不高兴,甚至有的投奔皇太极,比如后来与吴三桂齐名的耿精忠、尚可喜等人。这些精通水战的人投奔了皇太极。郫岛对女真人的遏制作用减弱;
此外,毛文龙与时任首席部长温体仁是半个同乡。毛文龙在皮岛得以顺利进行。如果你想让他和温体仁不来往,那是没有道理的。但后来袁崇焕被杀,文体仁就是重要的推动者之一。你想说根本没有联系,恐怕也说不通。
袁崇焕“统一思想”后,把重点放在山海关前线防御上。由于当时边城的防线正在收缩,边城的补给主要依靠关内内部。不过,当时的明朝并不富裕,所以天天要钱的崇祯皇帝袁崇焕也有些不高兴。
第二件事是,袁崇焕曾在没有告诉崇祯的情况下与皇太极私下交流。他希望明朝能够与女真议和。袁崇焕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真正议和,而是先稳定皇太极,然后给他拿下平辽的时间。
当袁崇焕第二次镇守边境时,山海关附近的地区已不再是他辞职时的样子了。这里的防线向南收缩了很多,边陲小镇也没有多少自给自足的农场。当地守边的官兵也需要训练。武器装备等军事物资也需要慢慢补充,所以袁崇焕想找个借口喘口气。
当然,如果能够通过和谈的方式解决问题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皇太极之所以愿意谈判,一方面是他当时没有彻底灭亡明朝的野心,另一方面女真人也没有可能是草原上的部落所依赖的。天气影响了他们每日的面包,没有人能够承受他们每天必须进行的战争。
但这些都是“小事”,因为当时没有人能够代替袁崇焕镇守边城,所以崇祯皇帝虽然知道这件事,但表面上仍然把袁崇焕当作自己的“初恋情人”对待。
但没过多久,发生了一件大事,彻底摧毁了他们君臣的“情感”。公元1629年,皇太极出兵南侵!
对于皇太极的南侵,袁崇焕并不太担心,因为他虽然没有在野战中与皇太极作战的能力,但他是防守高手,而且他曾经防守的努尔哈赤也没有什么脾气。然而,让他惊讶的是,皇太极比努尔哈赤更难对付。他没有按套路出牌,而是绕了一个大圈,绕过袁崇焕的防区,直奔北京。
(有记载称,袁崇焕曾建议崇祯皇帝加强西部防御,但崇祯当时并未采纳。)
但明眼人都知道,袁崇焕之所以不搞阻击战,是因为他擅长城防战,但缺乏野战能力。他当时应该想到的是,只要在皇太极之前到达北京,就可以占领这座城市。而如果他们留下来等待秦王的援军到来,皇太极肯定会无功而返。
毕竟,如果你袁崇焕死了,我们明朝未必就灭亡了,但是如果你袁崇焕再起念头的话……所以崇祯要求袁崇焕不要进城,他必须反击几十个。女真人数千,野地人数千。并开始与大臣们商议如何处置“大而不能输”、“有土匪嫌疑”的袁崇焕。
而在这个过程中,皇太极又想出了另一个“疏远之计”。他用了一种比较隐晦的方式,假装不小心泄露了他和袁崇焕私下交易的消息。崇祯得知这个消息后,更加坚定了杀袁崇焕的决心。
当时主张杀掉袁崇焕的,有毛文龙半个同乡,明朝内阁首席大臣温体仁,兵部尚书梁廷栋(梁曾与袁崇焕共事,但以袁崇焕的脾气,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不好),皇帝他有杀心,明朝的首席文官不想让他活着。袁崇焕的顶头上司也想让他死……所以袁崇焕最终没能好死。
在崇祯看来,袁崇焕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所以他确实有杀死袁崇焕的理由。但综合来看,袁崇焕的死其实是不公正的,因为其中涉及到很多政治因素和主观判断。
如果袁崇焕没有死,明朝还会灭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