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清朝帝国陷入了国际上的困境,贫穷、落后、被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让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一落千丈。
国际上,清朝成了一块备受列强觊觎的肥肉,而国内政治更是一片黑暗,贪污腐败成了最显眼的标签。其中,和珅以几亿两白银的巨额贪污成了恶名昭彰的代表,让连皇帝的国库都望尘莫及。 更甚者,庆亲王居然卖官谋取私利,直接导致清朝的权力被出卖殆尽。这些贪污腐败的官员,渐渐地蚕食着清朝的制度体系,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覆亡。晚清还发生了一场外交风波,而引发这场风波的竟然是一缸酱。这个看似微小的事件却昭示着清朝的灭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被迫“学乖”,改变了对待世界的态度,开始采取“软硬兼施”的外交策略。
与各国友好往来的同时,外国使臣也频繁来觐见皇帝。然而,事情却在使臣觐见的时候出了岔子。外国使臣们在南书房等候皇帝召见时却受到了一股难闻的酱味困扰,这酱源自太监们在宫中“创收”的一种“特产”——面酱。 太监们为了养老钱,想方设法寻找额外的收入,其中就包括将剩余的食物卖到宫外。而最特别的就是用剩菜做成的面酱,这不仅解决了太监们的生计问题,还为他们带来了不少收入。然而,这些面酱的发酵过程却产生了一股刺鼻的酸臭味,让外国使臣忍受不了。这一缸酱引发的外交事件虽小,却显露出晚清时期制度的腐败,甚至连军机大臣都因太监而束手束脚。 太监们的生意头脑培养起来了,他们运用各种手段谋取额外的收入,甚至把剩余的食物卖到宫外。而酱的味道虽好却因发酵而滋生恶臭,让这一缸酱成为了外交风波的导火索。外交部门无奈之下,甚至无法插手此事,只能将其搁置。有一位外国使者看破此事,指出这缸酱背后折射出清朝的无可救药,进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这个看似荒诞的小事实际上反映了清朝晚期制度的腐败深入人心,使得即便有大臣敢作为,也难以扭转清朝千疮百孔的命运。清朝最终不得不在太监的不断腐蚀下,改姓为了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