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考成绩排名多少位才有希望被录取?这几点很关键!
2024年校考成绩陆续公布,校考成绩排到多少才有可能进入目标院校?没进小圈,还有希望被录取吗?艺术类名校近几年的专业分数线,录取人数都是多少......
今天,郑州优胜实验中学高中部和高考复读部(原郑州新世纪高考学校)的陈改伟老师就为大家从校考成绩、录取概率、分数线等多方面出发全面剖析24年校考,想上岸的同学抓紧看起来吧!
什么是大圈/小圈
在校考成绩排名中,有两个特别的概念需要艺考生们深入了解,那就是“大圈”和“小圈”。
教育部规定,艺术类校考合格证发放比例不得高于招生计划的4倍。这意味着,如果某高校的招生计划是100人,那么他们会发放最多400张合格证。这400名考生,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大圈”。
校考排名小圈,也就是有效名次,指的是你的排名在招生计划数之内。比如在这400名考生中,排名前100左右的考生,都在小圈之内。其实,我们可以扩大10%来认定校考排名小圈的范围,也就是第1名到第110名。因为总有个别排名前100的考生,因为各种原因(例如文化没过本科线等),最终不会报考该校。
因此,为了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录取几率,考生们还需要关注高校的录取原则和政策。
(以四川美术学院录取原则为例)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部分专业成绩十分拔尖,但文化成绩不是特别好的考生,部分高校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破格录取。
(以四川美术学院破格录取原则为例)
怎样的校考成绩才有录取的希望?
组织校考的院校和专业,录取概率与校考排名和招生计划数关系最为紧密。
对于艺术名校和重点大学,如果考生的校考排名在招生计划数的1.5倍之内(如果学校有划定分省计划,则必须在本省招生计划数1.5倍之内),那么考生被录取的机会非常大。
其次,对于省属实力派大学或位于偏远地区的重点大学,如果考生的校考排名在本省招生计划数的2倍之内,被录取的机会也很大。
录取概率与校考成绩无关的情况
除了按照校考专业成绩排名录取的院校和专业外,还有两种录取方式是:按文化成绩录取和采用省统考成绩和高考文化成绩折算的综合分录取。
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录取时,录取概率则与校考成绩无关,关键在于考生的文化课成绩和省统考成绩。
(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类(统考)专业录取规则为例)
艺考生应注意的几条分数线
1.文化控制分数线
校考院校的文化控制分数线由校考院校自行划定,各院校录取有差异。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投档考生需达到所在省(市、区)普通类专业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对应的省级统考成绩合格或达到对应的省级统考本科合格线,方有可能被录取。
(图源:中国美术学院)
2.专业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分为省统考分数线和校考分数线。
考生的省统考成绩合格,方有资格参加艺术类院校组织的校考;同时,只有在省统考和校考同时合格的基础上,填报该院校才有可能被录取。
(图源:广州美术学院)
另外,部分以省统考成绩录取的专业,也需要省统考成绩合格。在成绩合格的基础上,考生需要按照各省的投档规则计算综合分(综合分一般由省统考成绩和文化成绩组成),院校会依据投档考生的综合分高低来进行录取。
(图源:广州美术学院)
3.投档线
院校投档分数线,简称投档线、调档线或提档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照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如1:1.2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
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在投档过程中,招生部门会将填报了该校志愿且成绩在批次线上的考生档案,按总分(含政策照顾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投档。而投档到高校的最低分一位考生的成绩,就是该校的投档线。
4.最低分数线
学校录取最低分数线是指学校在录取过程中,最后一名被录取考生的成绩。这个分数线是学校根据当年考生的整体成绩情况、招生计划和招生政策等因素综合确定的。
通常,学校的录取最低分数线会高于或等于该校的投档线。考生的档案能否投给学校,最关键取决于总分(含政策照顾分)是否达到了学校的投档线。
5.专业录取最低分数线
专业录取最低分数线是指学校内各个专业在录取过程中,最后一名被录取考生的成绩。
由于学校会根据考生的志愿和成绩进行专业分配,每个专业的录取人数和报考人数都不同,因此每个专业的录取最低分数线也会有所不同。考生的档案能否被学校内的某个专业录取,最关键取决于总分(含政策照顾分)是否达到了该专业的录取最低分数线。
高分也可能惨遭退档!退档、调剂问题的3大误区、7种退档类型,不看吃亏!
什么是专业调剂?
专业调剂解释:投档考生进行专业分配时,将那些无法满足专业志愿但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分配到还有空余计划的专业。
对于学校而言,是指招生学校录取时某专业录取满额,将剩余考生向有空额的专业调拨。
对于考生而言,是指在所报专业已录满额情况下,是否愿意被调剂到其他还有空额计划的专业。
专业调剂的认识误区
对于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本来是一次考生自主的选择,但由于对专业调剂的种种误解,让许多考生不敢选择。以下就针对几种考生最容易产生的误解进行说明。
1、是否选了调剂,就会直接被调剂到其他专业?
这个问题是很多考生所担心的,总觉得填写了服从专业调剂,高校会把考生随意安排到某个专业。
其实考生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高校的录取规则、专业分配办法都已经提前在《招生章程》里公布,在实际录取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预先公布的规则执行。为了保证录取的公平、公正,录取过程中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高校录取完成后,省级招考试机构还会对高校的录取行为、录取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审查高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情况,对高校违反国家招生政策、规定和违背录取规则等行为进行纠正。
因此录取高校在进行专业分配过程中,必须按照《招生章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专业分配无论是按照设定“专业级差”方式,还是实行“分数优先,遵循专业志愿”的原则,都会首先考虑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当考生高考分数足够进入所填报专业时,就会被录取到所填报专业,服从专业调剂就没有派上用场。只有当考生所报专业全都录取额满,才会进入调剂程序。
2、只有低分考生才会被调剂?
被调剂的考生并不一定都是低分进档的考生。考生除了分数低被调剂外,还有可能是专业志愿填报不合理,比如考生所填报的专业都是其所在省份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导致这些专业录取分数偏高,最后使得该考生虽然高考分数不算低,但最后也只能被调剂。
此外,个别考生没有把全部专业志愿填满,填报的专业过少也有可能导致其因无法满足所报志愿而被调剂。
3、被调剂的专业都是“冷门专业”或“不好的专业”?
很多考生之所以排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很多是因为觉得自己一旦被调剂,最后肯定是进入到所谓的“冷门专业”或“不好的专业”,其实不然。
哪些专业是被调剂专业,这不是预先规定的,而是由投档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情况来决定,在考生被投档分配专业前,这是一个未知数。有可能一些优势专业由于往年录取分数高,今年考生不敢填报而突然遇冷,导致报考人数不足,无法完成计划成为调剂专业。往年一些冷门专业由于录取线低成为今年的热门专业。
所以说专业属于“冷门”还是“热门”不是绝对的,是由于考生报考志愿分布不均造成的。
常见热门问答
1、平行志愿若成功投档,但不服从调剂被退档,会看下一个志愿吗?
解答:不会!平行志愿投档规则为“一次投档”!
假设第1志愿成功进入投档范围,但是分数刚刚压线,所填6个专业都未排到录取,而又不服从调剂,被退档。则本科批次2、3、4等其他志愿全部失效,没有机会再投档了。
2、已被某院校录取,但不想就读,要求学校退档会有何影响?
解答:根据有关录取规定,对本人填有志愿或经高等学校征得本人同意后被录取的考生,一律不予退档换录。也就是说每个考生只有一次录取机会,如考生被A院校录取,但又由于自身原因向A院校提出申请退档,则其将无法再参加普通高校任何批次的录取。
只能等待下一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这种情况不会对其下一年的普通高校录取产生影响。
3、服从专业调剂意味着什么?
解答:“服从专业调剂”是指考生同意被该志愿院校在本省市该批次招生的任何专业录取,但不会被调剂该校未在本省市投放计划的专业。
由于考生填报专业志愿不均衡,专业录取生源冷热不均,有的专业出现计划空额,有的专业考生爆满。考生可自愿选择“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栏:
① 服从专业调剂,当所填专业志愿全部无法录取时,高校会将其调剂到尚有计划余额的其他专业。
②不服从专业调剂:当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全部无法录取时,直接做退档处理。由此可见服从专业调剂的重要性。
典型的退档类型及预防对策
01.政策性退档
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全市批次省控线是按1:1.2比例划出,各个招生院校在录取中实行1:1.05—1:1.2投档比例,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达线未必被录取,也就是说上线考生存在5%到20%的虚额。一般在市控线20分以内的“边缘生”报考时需要格外谨慎。
预防对策:
①“边缘生”尽量选择哪些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
②专业上不要过分挑拣并尽可能服从调剂。
③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
④不能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达线。
⑤目前很多高校会明确提档不退档,考生可以查看招生章程,认真了解志愿高校招生政策。
02.不服从调剂
考生被投档到院校(专业组)后,进行专业分配,由于考生达不到所填报的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又不服从专业调剂。这是高分被退档主要因素。
预防对策:
①专业志愿一定要“服从调剂”。
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中,即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防止进档后被退档。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调剂”一栏不填写的话,将被视为“不同意”处理。
②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
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专业取分高低,不能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要保持专业志愿间要有3-5分的差距。如对专业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调剂”。
03.吃不透《招生简章》造成退档
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
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
有的专业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这些问题不注意就会形成“死档”。
预防对策:
①认真阅读《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介绍,重点查看关于加分录取政策、专业级差、体检标准、单科成绩等信息。避免因为硬性条件不符而退档。
②量力而行,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
③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条款,选报志愿要避开不予录取的专业;
④选择专业面要宽,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⑤特殊情况可以与所报高校招办咨询沟通。
04.单纯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线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录取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这种完全凭分数定胜负的办法,就是淘汰低分数的学生。假如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被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间。
预防对策
①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
②科学使用线差法。
05.目标院校“大小年”趋势分析不准确
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并不绝对,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导致“大小年”现象的因素有:
①受上年该校录取分数线的影响;
②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
③宣传力度;
④几十万考生志愿填报情况。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仅靠简单寻找“大小年”规律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是根本不够的,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纵横分析,全面考量。
预防对策
①考该校连续三年录取比例的变化趋势,录取分数高说明是“大年”,录取分数低说明是“小年”。“大小年”现象是一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现象,要全面分析,灵活运用
②对上一年新开设的专业,如果录取比率小于1,来年报考人数可能大幅度提高。当年新开设的专业,可能因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小年”。
06.过高估计自身实力只选“三热”高校
考生在填报时只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而忽视或放弃对一般院校的填报,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全盘皆输。
预防对策:
注重对一般院校和相近专业的填报,拉开志愿梯度,选好保底院校。
07.目标志愿定位不准
平行志愿中,所报志愿总体“扁平”,各个志愿差距没拉开,造成滑档。
预防对策:
这一情况也是要注意平行志愿切忌“扁平”,各志愿之间要有梯度。要将学校的梯度拉开,各目标专业的分数也要认真分析。
举几种被退档的例子来说明
例1:小天考了612分,被投档到A大学1组。该专业组共设有10个专业。小天填报了其中的法学、经济学、金融学3个专业,但他没有勾选“服从专业调剂”。可惜的是,他选择的3个专业录取最低分均高于612分。这样一来,小天就被该院校专业组退档了。
例2:小津被投档到B大学2组。该专业组为医学类专业组,组内只设置了2个专业,并要求色弱考生不能填报。小津的体检表上注明为色弱,他虽然勾选了“服从专业调剂”,因组内无其他专业可调,被退档了。
例3:小美考了570分,被投档到C大学3组。该专业组设置了8个专业,小美所选择的6个专业录取最低分均高于570分,可以调剂的剩余两个专业中,一个专业要求有高考英语考试口语测试成绩,而小美没有参加口语测试,另一个专业要求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20分,小美英语成绩为118分,所以小美虽然勾选了“服从专业调剂”,因组内无其他专业可调,被退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