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保护野生动物对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多种多样,其中极为重要的措施之一便是救助。
近些年,野生动物与人类活动的冲突越来越多。我们经常会遇到病弱、受伤、中毒、饥饿、迷途等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那么,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救助呢?
(1)野生动物受伤、病弱、中毒。
遇到这类野生动物,应该立即联系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如拨打当地区号+12345,或联系林业部门、森林公安、野生动物救护站等专业机构上报情况,等待救援,且不可盲目接触。野生动物野外生存环境复杂,可能自身携带有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即使没有携带病原,对没有救助经验的人,它们的爪牙也很可能会伤害到人。
因此,若不是专业人士,不鼓励自行救助野生动物。向专业机构求助后,也尽量做到远离受伤、生病死亡野生动物。
图源:研究室资料图片
图源:研究室资料图片
(2)远离双亲的野生动物幼崽(鸟兽类)。
遇到野生动物幼崽(鸟兽),切记不能盲目救助:一是亲鸟(兽)就在附近活动,只是暂时与幼崽分开。盲目取走幼崽并不会对它们有帮助,因为相比人类,只有亲鸟(兽)才懂得如何抚育它们;二是救助者接近野生动物幼崽,会引起它们的应激反应,相对剧烈的异常反应,可能会让它们的身体受到伤害或导致死亡;三是救助者接近幼崽(鸟),很有可能让亲兽(鸟)闻声赶来,为保护它们的幼崽(鸟)而对人进行攻击,进而对救助人产生身体伤害。
因此,野外遇到独自活动的幼崽(鸟兽),非特殊情况下,应尽可能远离幼崽(鸟兽)和它们的窝巢,不接近,不靠近,不打扰,遵循自然规律;或至少保持暗处观察1-2个小时。
对于在人类社区遇到幼鸟,可参考《鸟类应急救助指南(二):幼鸟救助 | 非必要,不出手,等待亲鸟来寻子》
图源:研究室资料图片
图源:研究室资料图片
(3)受困的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多具有攻击性,因此,解救受困的野生动物也应格外小心。应先观察野生动物是否有撕咬、踩踏、喷射毒液、抓挠、顶撞等攻击行为。如果是攻击性比较大的野生动物,应该联系野生动物保护相关部门;如果受困野生动物攻击性比较小、判断为可自行解救的野生动物,则在解救前,应做好身体防护,避免因与之接触带来病原感染和直接身体伤害的风险。
图源:研究室资料图片
(4)已经死亡的野生动物。
一般而言,死亡的野生动物尸体通常是其他动物的食物来源,如果不区分情况盲目地对其进行收集清理,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遇到死亡野生动物尸体,应联系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判断处置。
最后,根据《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应当遵循及时、就地、就近、科学的原则。禁止以收容救护为名,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如发现管理不规范的,或以收容救助为名非法利用野生动物的,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畜牧兽医局.在野外环境发现死亡野生动物,应当如何处置?
http://nynct.shaanxi.gov.cn/www/xmsyj1206/20221207/9811447.html
2.灌云资源规划(微信公众号).野生动物救助常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MTE2ODUyNA==&mid=2247489521&idx=3&sn=3d64bc8a081d9ef3d73191bbcf892033&chksm=ea5fdb12dd285204d363f3e3f787f00ed0c0ac5676b5595b3086e4956436604799e355aa3745&scene=27
本文仅供资讯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欢迎转发(请标注来源)。
整理 | Ann
审 | 橡树
排版 | 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