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黄昏的余晖笼罩大地,阳光折射出灿烂的色彩,这就是“晚霞红”。在我国古老的传说中,有一位晚年才露锋芒的学者丞相,他便是姜子牙。
他一生坎坷,八十岁才得周文王知遇,成为右丞相,协助周朝达近六十年之久。那么,姜子牙为何要八十岁才迎来他人生的“晚霞红”呢?
一、幼年丧亲,聪颖过人
姜氏祖籍在西周都城镐京附近的一个小村落,姜子牙便是在这里出生的。他生来目光灵秀,面带慧黠之气,让人一眼望去便知他必成大器。他那时正值西周中期,国泰民安,物阜民丰。谷满仓廪,家家团圆。
然而好景不长,无常的变故降临了这个幸福的家庭——当姜子牙才出生七日,他的父母便双双因病离世,留下襁褓中的姜子牙孤苦伶仃。 小小的姜子牙还不懂得生命的无常与悲伤,他睁着黑亮的眼睛,似乎在用婴儿的目光审视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
村中一户老夫妇将他带回家中抚养长大,视如己出。姜子牙从小孤独寡言,却显得异常早熟。他总是出神地望着村外的月色山水,或者在田野间独自思索。村里的乡亲们都为他的早慧感到惊奇,称他“神童”。然而他内心的孤独,生命的无常,令他比同龄人更为沉静内敛、深思熟虑。
二、师法自然,潜心修道
姜子牙十五岁时,村中来了一位隐者。这位隐者头顶一簇白毛,面带微笑,举止温和,自称是从东海三山而来。他穿着粗布衣裳,身负一副朴实的行李,一手持着拐杖,走进村中。村民们纷纷围上来观看,都被他身上那种高深内敛的气质折服。
姜子牙第一眼见到他,就感到一种亲切,仿佛在哪里见过。他恳请这位隐者收下他为徒,隐者欣然同意,开始指点姜子牙修道之法。他带着姜子牙在山林溪谷间游走,采药挖野菜,寻访各地圣贤。有时也隐居在林中一座简陋的茅屋里,窗外就是层层叠叠的群山,和一条清澈见底的山溪。
师徒二人在茅屋简单的生活着,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隐者让姜子牙观察四时变迁、阴阳消长,体悟天人合一的道理。在隐者的悉心教导下,姜子牙逐渐懂得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谛。他的气质也变得更加温润深沉,举止字字透着道家风骨。
三、三十劝谏,不为所用
三十岁那年,姜子牙离开了师父在深山中的木屋,来到镐京城中。当时西周正值国势日下,君主昏庸,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姜子牙步入京城,映入眼帘的便是挥金如土的富贵贵戚和衣不蔽体的饥民。他心中充满了挥之不去的忧虑,夜不能寐。
于是姜子牙决定进谏朝廷,以他多年积累的治国智慧,劝说君主改弦更张。可是已然沉湎酒色,淫乐的君主和腐朽贪婪的朝臣们,没有一个人听取姜子牙的谏言。姜子牙在朝中苦谏了三年,也不见朝政有任何改观,反而朝中腐败之风日甚一日。终究还是失望而归,离开镐京,隐居到了东海之滨。
四、五十弃官,归隐田园
东海之滨清澈的溪水和绿树成荫的田园,让姜子牙找回了当年在山林中与师父学习的静谧时光。这里远离都城的喧嚣,四面环山,前是一望无际的碧海。竹林渔村,鸟语花香,真可谓世外桃源。姜子牙在一个幽静的山谷中,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建起了一间茅屋。
他在茅屋四周种上了各类果树蔬菜,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有时他也会钓鱼,有时会耕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日复一日,姜子牙过起了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 不久之后,东海郡的官员听闻有位高明魁首隐居此地 ,便前来请姜子牙出任当地小小的县令。
姜子牙欣然接受。他运用当年积累的治国法则,让这个县在他的治理下迅速富裕起来,百姓安居乐业。三年后,贪婪残暴的郡守再次来访,要挟姜子牙为他聚敛钱财。姜子牙断然拒绝,当即弃官返乡,回到了他的世外桃源。
五、六十高歌,道破社稷危机
隐居生活并未使姜子牙消沉、麻痹自己。他依旧关注着王朝国事,时常派心腹到都城打探消息。终于,有一天,姜子牙再也忍受不了朝廷的昏庸,百姓的水深火热。他在东海之滨的竹林里,面向大海,高高地站在一块巨石上。
海风拂过他已微白的鬓发,他神色凝重,仿佛在忧虑祖国的命运。 这时,姜子牙突然大声高歌,歌声穿过海浪与林涛,撼动着大地。他以歌谣的形式痛斥王朝当权者的昏聩无能,歌词中透出对祖国危亡的焦虑。这首充满姜子牙政治智慧的歌谣,很快在百姓间传唱开来。
六、七十云游,求贤纳谏
距离上一次弃官隐居已经过了十年,姜子牙再次踏上了游历天下的旅程。如今他已然白发苍苍,但双眼中依旧有着坚定不移的目光。这一次,他踏上游历的目的,是要在人间寻找一位贤明君主,扶他登上王位,拯救这个已经风雨飘摇的国家。
姜子牙历经千辛万苦,见识了太多庸碌之辈,曾一度几乎丧失了最后一线希望。直到有一天,在一个偏远村庄的酒肆中,姜子牙听到一首谣曲《凤求凰》,其中透出的政治手腕让他意外。姜子牙立即展开调查,终于证实歌谣的作者便是周族后起之秀——姬文王。
七、苍颜白发,大器晚成
当姜子牙走进姬文王面前,两人四目相对的那一刻,彼此都意识到,自己终于等来了知音。姜子牙抚摸着自己已全白的胡须,内心无比激动。他苍老的身躯因为久违的兴奋而微微颤抖。历经波折飞散的飞熊,总算找到了能施展抱负的大凰。
周文王也意识到面前这个苍颜白发的老者,正是上天派来助他成就大业的隐世奇才。他双手合十,恭敬地向姜子牙行了一个大礼。从今往后,他定当襄助姜公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使天下太平。
八、抱负昭然,再铸桓桓
从此,姜子牙正式开始了他辅助周王朝的征途。 他每天清晨便来到御书房,与文王研讨朝政大事。姜子牙眉宇间透着智慧的光芒,他那些新颖独特的治国策略,常常让文王叹为观止。
在姜子牙的协助下,文王逐步实践他扶植德政、信守仁义的施政理念,周室的声望与日俱增,百姓们安居乐业。姜子牙运筹帷幄之中,策马疆场之外,力挽狂澜,使周室国运蒸蒸日上、气贯长虹。他的抱负在文王手中得以实现,生前的波折坎坷也在这时化为乌有。
为何姜子牙要八十始迎晚霞红?因为在他漫长而波折的一生中,正是八十岁这一年,他遇见了周文王,与一心扶周的文王志同道合。
从此,他得以施展抱负,上天又赐他足够长的寿命,可以长达数十载地辅佐周室。当黄昏四合的余晖洒落人间,这就是姜子牙迎来的“晚霞红”。也是上天垂怜生民疾苦的黎明光芒。
结语
姜子牙与文王的姻缘,昭示了一个宏大的天道轮回。正邪善恶,国兴国败,都在天命的指引中循环往复。姜文二圣的相遇,证明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让人间最终迎来了黎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