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向前
1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在全国36个城市及地区先行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目前运行平稳,先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将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
郑州市是全国36个先行城市(地区)之一。近日,记者从郑州市人社局获悉,截至2023年年底,郑州市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近176万人,为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提供了有益探索。
“强制”储蓄为养老
“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对我来说很有用,一方面让我开始养成强制储蓄的习惯,为养老做准备,另一方面还能抵扣个人所得税,减轻了缴税压力。”1月25日,郑州市民张女士说。
作为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设计,个人养老金制度补齐了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短板。2022年11月,北京、天津、杭州、郑州等36个先行城市(地区)率先启动个人养老金制度,45岁的张女士是郑州市最早缴纳个人养老金的“试水者”之一。
在企业上班的她说,这项政策刚落地时银行推出的优惠活动多,每年最多存12000元对个人的生活影响也不大,还能购买不同的理财产品,就当是为自己养老存的一笔钱,退休后就能支取这笔“投资”,也能保障退休后的生活品质。
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该行高度重视个人养老金业务,优化各种程序推广落地业务,截至2023年年底,交行河南省分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16.48万户,缴费客户1.53万户。
郑州市人社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处工作人员介绍,不同于“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和“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
据了解,郑州市探索建立宣传渠道多样、部门职责明晰、业务经办规范、工作机制健全的个人养老金实施推进模式,个人养老金先行先试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全面推行需合力
36岁的郑州市民朱女士也是较早的个人养老金开户者。朱女士说,自己更看重个人养老金的抵税和理财功能,可惜目前这方面的力度还有限。
对此,有研究者认为,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进行投资,可以享受税收递延和优惠政策,不过目前优惠力度对部分群体而言吸引力不够。这两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养老基金、理财产品收益低于投资者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郑州市在试点工作中也发现了税收优惠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比如,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中等收入以上群体有一定吸引力,可对收入不到起征点的低收入者吸引力不足;另外,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限制严格,投资周期太长,无法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解燃眉之急,影响群众参与度。
根据国家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反馈,截至2023年年底,郑州市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175.9999万人,缴费人数48.3769万人,缴费金额7.4282亿元。
“下一步,郑州市将持续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打造各单位密切配合、县区基层齐发力、政府和金融机构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格局,让更多群众了解政策、参与进来,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郑州市人社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处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