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过来看看,先就业、再创业。”在最近的一场港澳青年交流活动中,在了解佛山的产业和政策优势后,毕业于暨南大学的香港青年刘铭绅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到佛山去,到大湾区的制造业一线创业——在香港、佛山两地越来越频繁的沟通、努力下,在两地产业的共振下,这正成为更多港澳青年的选择。
“邀请大家到佛山走一走、看一看,共创青年创新创业未来。”近期,香港与佛山首次开展青年双向就业创业合作,活动中佛山市人社局局长苏岩发出的邀请,真挚、有力。
香港是大湾区科教资源最强、最国际化的城市之一,而佛山则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城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走在地级市前列。城市间互补的优势和特点,为香港科创团队、青年人才到佛山创新创业创造了条件。而在澳门与佛山之间,这样的趋势也在浮现。
“佛山有很完善的产业链,与香港有很多可以合作的空间。”此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擅长基础研发,香港完成上游研发,在中游和下游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方面,可以与包括佛山在内的大湾区内地城市一起合作。
选佛山,就是选机会
“这里对创业的政策支持,让人心动。”刘铭绅祖籍南海狮山,曾在广州就读于暨南大学,毕业后回香港工作,目前在广佛寻找就业机会。在他看来,南海是自己的家乡,相比香港,薪酬待遇虽然较低,但机会多,工作节奏也慢一些,在居住条件、交通、政策上很有优势。
8月10日,“谁是创业+”南海港澳青年就业创业交流活动启动仪式暨港澳青年专场招聘会在千灯湖创投特色小镇举行,推动更多港澳青年在内的大湾区青年在南海就业创业。在这场活动中,很多像刘铭绅一样的港澳青年,对佛山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很多人承认,比起香港,在佛山创业有更大的机会。
今年5月底,佛山三龙湾CTD“科创再出发”大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举行,现场签约落地的16个项目中有9个来自香港。 廖明璨 摄
选佛山,就是选机会,这是很多港澳青年的共识。今年5月底,佛山三龙湾CTD“科创再出发”大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三龙湾南海片区举行,现场签约落地的16个项目中就有9个来自香港,均为香港或海外知名高校的博士领军人才和产业项目,产业领域涉及高端医疗、跨境电商、设计科技、计算机视觉、教育科技、企业咨询服务等。
以曹锡光博士创立的国际新标准控股有限公司为例,拟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由教育科技领域扩展至文化科技、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项目计划进驻国科慧龙科创基地。关媄穗博士计划在国科慧龙科创基地成立善仁生物医药科技仪器有限公司,开发国内外中医药保健产品平台,研发国际医疗科技仪器,提升中医药疗效水平。
今年,香港创新科技产业联会有限公司及鸿创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创办人、董事长袁锡鸿博士频繁地往返于香港和三龙湾南海片区,在他的推介下,已经有十多个香港团体和企业决定落户三龙湾南海片区。
袁锡鸿也把其创业项目带到了佛山。作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LED领域首席科学家。袁锡鸿介绍,最新落地佛山的项目将计划建立香港创新产业联会大湾区总会,打造一个高端人才互通的平台,以促进跨国合作与创新项目合作。
李建炜创立了联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3D蛋白质打印工程技术制造植物基人造肉产品。廖明璨 摄
不少来自澳门的青年创业者也选择落脚佛山。2019年,澳门人李建炜在澳门成立了联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3D蛋白质打印工程技术制造植物基人造肉产品。其内地公司注册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研产中心则落地佛山南海,即佛山澳加联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李建炜内地公司注册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研产中心则落地佛山南海。廖明璨 摄
2019年,南海计划建设南海区港澳台及海外留学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南海·青创家”,让港澳台及海外留学青年实现“拎包创业”,还能享受到“一站式管家”服务,实现创业无忧。 李建炜主动承担了基地相关建设费用。2022年,他再次支持“南海·青创家”扩容。至今年2月,南海·青创家吸纳了个人会员172个,进驻企业76家,带动就业人数78人,其中港澳居民33人。
踏入时代的浪潮
港澳青年到佛山创新创业,看似个人发展的抉择,实际上也是时代浪潮的推动。
放眼世界,很少有哪两个万亿城市之间,像香港与佛山这样既有同源的文化,又因优势互补、地缘相近而存在巨大的合作机遇。这种机遇,既属于城市,也属于有远见的个人和企业。
回眸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与佛山的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就掀起了第一轮高潮。早在那个年代,就已经有很多年轻的香港创业者走进佛山。如今,佛山大量优势传统产业就是当年香港的产业、模式、技术在佛山落地、开花的产物。
40多年过去,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片土地上发生。当年的佛山,只是岭南的一个普通城市,在全国工业版图上籍籍无名。而如今,佛山早已成为全国排名第五的工业大市,已经是大湾区制造业的强大支点。佛山有更坚实的底气,在相关的合作中,创造更大的共赢。
佛山制造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香港。在今年初的佛山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郑轲明确要求,加快研究推进同香港共建科创转化合作区,研究建立共建共享共赢机制,拓展香港科技创新+佛山制造、香港品牌设计+佛山制造、香港金融服务+佛山制造等合作新空间。要建立合作机制,组织企业踊跃借力香港会展平台链接全球市场,扩大出口份额。
与佛山这样制造业强盛的珠三角城市合作,是今天的香港发展所需。2022年底,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布《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为未来5至10年的香港创科发展制定清晰的发展路径和系统的战略规划,明确了香港创科发展的四大方向,包括“完善创科生态圈,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壮大创科人才库,增强发展动能”等。
今年3月,科技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及其附件《内地与香港创新科技合作联合行动计划》,在共同深化科研合作、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助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人员交流、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今年4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香港特区政府及立法会大湾区访问团到访佛山。当时,李家超表示,香港将以互惠共赢精神与佛山优势互补,持续深化在科技、产业、人才、物流、贸易、金融等领域互利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香港与佛山的联动从官方到民间,双向奔赴、双向加速的氛围日益浓厚。特别是围绕青年、创业者群体,两地不断创造更好的条件。
对于港澳台创业青年而言,佛山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上到如何注册成立公司,下到银行开户、微信预约办事,都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帮助。尤其是在第一站创新创业基地中,特别需要政府提供包括工商注册、银行开户、补贴申请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对于创业青年来说,哪里快、靓、正就去哪里。”佛山市南海区政协委员、地区顾问、香港经济民生联盟油尖旺区支部主席黄舒明说。
在此背景下,佛山党政部门加快创造让港澳青年熟悉佛山、了解佛山、落户佛山的条件。
今年上半年,仅团佛山市委就接待了香港佛山工商联会、香港高铁青年团、澳门大学校友会等多个港澳组织和青年社团,累计接待港澳青年超1000人,让港澳青年感受到佛山人的温暖和发展的潜力。
此外,在粤港澳三地各方的支持下,佛山市青联建立了三龙湾(南海)粤港澳青年家园和佛港澳青年人才服务站(HMF)佛山站两个全省首批的大湾区青年家园,向港澳青年提供信息咨询、社会融入、实习就业、创新创业、成长发展、期望管理、公益志愿等服务,已累计孵化团队108家,其中港澳团队74家。
如何“双向奔赴”
港澳青年到佛山,有很多不同领域的就业创业选择。其中,围绕制造业需求,开展科创合作,无疑是两地最乐见的大方向。
为此,佛山正带着制造业企业的诉求走向香港,让当地科创人才看到空间和机会。今年6月,2023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暨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香港专场在香港科学园举行,现场,佛山高新区与企业轮番上台发布需求,寻求与香港创新资源对接机会。活动聚焦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征集了50多项升级需求,涵盖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无人机等10多个产业。
“佛港两地互补优势明显,合作空间广阔。佛山热烈欢迎香港科创人才、项目、成果等来佛山兴业发展,携手讲好岭南新故事,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再上新台阶。”在此次活动中,佛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胡学骏说。
活动结束后,现场热烈的交流氛围让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创新科技总监及行政总裁应用科技顾问潘志健十分兴奋:“科研成果要落地,速度很重要。这次活动中,企业能讲出痛点,明确提出需求,让对接变得简单高效。”
同时,佛山也在联合香港,打造新的创业孵化载体。今年7月,“港佛一心 青创未来”港佛青年双向就业创业交流会暨合作签约仪式在香港科学园举行。这是香港、佛山首次围绕两地青年双向就业创业进行签约合作,促进香港与佛山青年人才创业创新“双向奔赴”。
活动中,佛山市人社局分别与香港青年科学家协会、香港内地学生联合总会、香港天使投资基金签订合作协议,拟在香港、佛山分别设立港佛青年创业创新双向孵化飞地,围绕两地青年“创业创新”“高校就业促进”“在港校园招聘”“高层次人才交流”等主题板块,打造港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及创新发展的“主阵地”。
“繁星流动、和你同路。”今年7月,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在佛山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举行结营仪式,100多名香港青年以歌声唱出对佛山的情感。不少人表示,将再来佛山。
这也许将成为更多港澳青年对佛山的态度。他们将与佛山的企业一起,改变香港、佛山这两座对大湾区有重要意义的城市。
南方+记者 肖霞
【作者】 肖霞;廖明璨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