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中国的高科技发展是基于自身的创新能力、人才优势和长期的科技投入,是和平、积极且可持续的进程。中国一直秉持着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类科技的进步。
而将科技发展与战争联系起来是对和平与发展的背离。当今世界,各国都认识到通过对话、协商和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战争只会带来破坏和伤痛,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国将继续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科技领域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大部分人与国家走下坡路的主因。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第三世界国家无法发展起自己的产业,只能被发达国家的商品占领市场,大量财富被发达国家赚走。而第三世界国家无法发展起自己的产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市场环境。
以中国为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第四代战斗机就已经首飞了,2010年到2020年这10年间,中国完成了五代机的整个试飞过程并服役。到2024年,中国已经完成了从雷达到飞控,从机体材料到涡扇发动机的100%国产化,歼-20年产量轻松破百,让美国没有丝毫办法。
然而在民用航空领域,中国的进度就慢多了。在能够接触到西方各种类型先进客机的情况下,到2025年,中国仅仅完成了中短程支线客机AR21、中程干线客机C919的研发与交付,并且C919仅仅处于低速生产状态,包括发动机、操控系统在内的所有关键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与中国军用大飞机运-20已经100%的国产化率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军用飞机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了领跑者,出口型四代半战机歼-10C在战场上轻松暴打北约最先进的四代半阵风,第六代战斗机也已经赶在美国前面进行试飞。而在民用科技领域,中国连大型宽体客机的门槛都还没接触到,整体进度落后西方几十年。
为什么在军用航空与民用航空领域,中国的进度反差如此之大?很大程度上也能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解释,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就长期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中国只能从苏联那里引进战斗机,中苏交恶后,中国连苏联的战斗机技术都无法获得了,就只能自己摸索军用飞行器的研发与制造。上世纪70年代,中美开始进入蜜月期,虽然中国依然没有从西方那里获得战斗机,但依然能够了解到军用航空的发展方向,并接触到了电传飞控、数据总线架构等新技术。西方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反而促使中国下决心自力更生,自己摸索全部技术,并培养出一大批专业人才,虽然一开始的进度缓慢,导致中国自研的战斗机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上世纪80年代中国研发歼-8,性能仅相当于美苏上世纪60年代的战斗机,上世纪90年代中国研发歼-10,性能仅相当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末的水平,但这种独立攻关随着时间推移,就会带来技术井喷,到了2010年之后,各种系统研发全部进入快车道,五代机歼-20的研发就水到渠成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中国在一夜之间追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实则是之前经过了几十年的铺垫。
而在民用航空领域,就是另一幅光景了,中国民用航空起步较晚,受制于冷战时期沉重的国防压力,有限的资金需要优先用于武器的研发制造,民航客机的研发优先度排到了末尾,1979年中美建交后,中国开始从西方引进大型客机,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民航开始提速发展,直接购买西方客机成为了最节约时间并节省资金的做法,从头自研一款客机所需的资金,可以购买几十上百架西方客机,并且自研客机需要承担大量技术风险,很容易血本无归,即便研发成功后,取得在国外飞行的适航证依然是一个难题。在西方愿意敞开向中国供应客机的情况下,国内厂家几乎没有自研客机的动力,也几乎没有人愿意承担其中的风险。这就导致中国在民用航空领域,仅依靠市场需求的话,几乎没有自研客机的动力。直到2006年,国务院成立了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经过长期论证工作后,才决定成立大型客机项目筹备组。这是从国家层面支持民航客机的发展,最终才搞出了C919这种窄体干线客机,之前在西方客机的冲击下,中国民航客机的技术储备几乎为零。
从这里就能看出,真正能阻挠中国发展的并不是封锁,而是倾销。我们伟大的教员当年就曾说过:让它们封锁吧!封锁它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在西方的封锁下,我们中国自己搞出了五代机、空间站、盾构机。可不长记性的美国,为了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一开始依然选择对中国进行封锁。2018年,特朗普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同时,还发动了科技战,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实施制裁,不许华为这样的中国高科技企业使用美国技术和美国高性能芯片。
可特朗普的做法,却变相刺激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在科技战爆发前,中国的半导体市场环境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中国的高科技企业都愿意从国外引进价格适中、技术成熟且货源稳定的芯片,没人愿意自己费时费力的研发国产高性能芯片。人家西方的半导体产业链建立起半个多世纪了,在人才储备与庞大生产线的加持下,西方芯片的产业规模是中国的几十上百倍,并且不愁销路,一款新芯片还没研发出来,潜在订单就数千万了,根本不担心会亏本。
而中国的自研芯片呢?研发的时候就必须精细控制成本,否则很容易血本无归,研发成功后还要自己去推销,甚至亏本卖来打开销路。越是这样,国内就越没有厂家愿意自己研发芯片、提升芯片制造工艺,很长时间内中国都只能批量制造低端芯片,高性能芯片产业链完全攥在发达国家手中。
可特朗普的一纸禁令,却给中国的半导体发展注入了强心剂,逼着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放弃安逸的环境,去选择国产芯片。就这样,在价格与技术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国内的高科技企业都愿意选择国产芯片,中国的芯片企业瞬间打开了销量,在市场开始井喷的情况下,不需要国家进行动员,各种资本就开始注入半导体,让中国的半导体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24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出口国,在高端芯片领域也不断取得突破,自主化率从30%激增到80%。吓得英伟达、英特尔等美国半导体企业高管,成群结队的往华盛顿跑,劝说美国政府放弃对中国的封禁,不然庞大的中国市场就这样拱手让给中国企业了。
到了2025年,美国政府才终于回过味来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封锁,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不仅没有枯萎,反而越来越欣欣向荣了。于是特朗普改变了招数,一方面叫停了对华芯片禁售令,允许英伟达向中国销售特供版AI芯片,一边对中国芯片下达了全球追杀令。5月13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政策,针对中国加强半导体管制和制裁,禁止在世界任何地方,包括中国,使用华为的昇腾芯片。哪个国家敢用,美国就制裁谁。
这就等于逼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必须放弃中国芯片,重新使用美国芯片,否则就要面临美国无休止的制裁甚至跨国逮捕。别的国家企业高管敢用中国的芯片,同样要面临美国的跨国抓捕。并且美国可不是说说而已,当年法国的阿尔斯通高官,就曾被美国找借口逮捕了,关了好几年才放出来。而在孟晚舟事件后,美国政府不敢乱抓中国企业高管,但抓别的国家企业高管的胆量还是有的。
特朗普这种一边倾销一边全球封杀的做法,相比过去一味的封锁,的确要高了好几个档次。一方面能夺走中国半导体企业不少销路,同时又能打击中国企业搞国产芯片的信心。而且全球大部分国家,还都不敢无视美国的威胁,美国连法国公司的高管都敢抓,法国再落魄那也是五常国家,其余国家更没勇气跟美国正面叫板了。
而中国想要打破这个局面,一方面就是加强内循环,国内的半导体市场不能轻易让出去,最起码要巩固目前的市场占有率,这样国产芯片才能有发展下去的动力。另一方面,中国就要加强海外影响力,美国之所以有威胁其他国家的底气,说到底还是强大的军事实力,一言不合就航母开到别人家门口,哪怕是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面对美国的航母舰队都没有好办法,更何况是如今那些第三世界国家。
中国破局的关键,就是抵消掉美国的军事影响力,也就是发展出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在不依靠岸基反舰导弹与航空兵支援的情况下,能够独立逼退美国的航母舰队。而这也是中国这些年一直大力建设海军的原因,不是为了跟美国争霸,而是要维护中国的利益,只有中国有能力护住买家的周全,全世界才能放心大胆的采购中国商品,中国商品才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
至于美国,当他们开始依靠长臂管辖来打压中国芯片发展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证明美国彻底黔驴技穷了,只能用这种不体面的方式来取得优势。但这样做也只能勉强为美国续命,因为中国海军的崛起,已经无法阻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