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2025年5月15日报道
玩家受委托进行新版游戏测试体验,却“剧透”游戏未公开角色;员工非法获取公司商业秘密,离职后又改进使用;运营总监盗用公司直播平台后台数据,“刷奖”套现离职后仍不停手……《法治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多地人民法院发布侵犯商业秘密纠纷相关案例。
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商业信息,是企业无形资产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侵犯商业秘密纠纷反映出哪些特点和新情况?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有哪些有效措施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守护创新?妥善审理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案件,有利于维护市场活力和良好竞争秩序,法官审理案件时有哪些考量?记者围绕这些方面展开采访。
“2020年至2024年,全省法院新收商业秘密民事纠纷655件,年均增长18.41%。企业保护商业秘密意识不断增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汤茂仁向记者介绍了商业秘密纠纷案件有关情况。
“全省法院受理的商业秘密案件中,侵害技术秘密纠纷多于侵害经营秘密纠纷,占50.7%。”汤茂仁说,商业秘密纠纷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医药、材料、化工等传统科创产业。原告多为大、中型企业,部分案件涉及企业进出口贸易业务,商业秘密内容包括长期稳定供应商信息、报价信息等客户信息。
商业秘密纠纷中权利人起诉时,侵权行为往往仍在持续,而商业秘密案件审理周期又相对较长。如何及时、稳妥保护权利人,避免出现权利人“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情况?
汤茂仁介绍了江苏法院在诉前、诉中各环节的有效做法——
坚持及时保护、稳妥保护兼顾,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当事人诉请,依法快速作出诉前或诉中行为禁令,及时制止侵权行为。
针对商业秘密案件特点,诉讼中建立健全“全流程、全方位”防泄密工作机制,综合运用签署保密承诺书、严格控制接触人员范围、优化质证方式、文书隐去“秘密点”等措施,严防商业秘密在案件审理中“二次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