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
整理自少年商学院视频号直播
预约」按钮预约下场直播
如何培养一个独立自信的孩子,这是很多家长都关心的事情。我们家长也有一些纠结的地方,比如说工作忙,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少,或者说自家资源比较匮乏,可能无法给孩子提供太好的条件。
但有的时候并不需要太多的外在条件,就可以让孩子在知识、能力、品格三方面齐头并进。今天分享的是七个小日常来发现孩子大潜力,是既往也是开来。
作为父母时间有限,怎么样从七个维度来支持孩子成长?这七个小日常是家长们找家庭教育抓手的七个维度,也是家长们比较轻松省力做教练是父母的七个方法。
探索兴趣爱好
第一个小日常,也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就是:探索兴趣爱好。
我个人觉得所有孩子的纠结,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学习缺乏自驱力;第二,在生活和社交中状态比较低迷;第三就是人生没有目标感。没有学习自驱力,学习成绩不会好,状态不佳。那么社交也好,兴趣发展亲子关系都不会好。人生没有目标感,他对于未来会很迷茫,就算今天成绩好,也有可能突然之间断崖式下降。
而所有这一切的一个小切口或者说抓手,就是尽一切努力去发现、关注、引导孩子的兴趣爱好。
在兴趣爱好这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引导。
第一,不要以兴趣班为导向来找孩子的兴趣爱好。不要外面有什么兴趣班就让孩子试一试,然后说他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我们不应该让孩子变成兴趣班的一个奴隶,应该以人为中心去发展兴趣。
所以第一个建议是关注孩子的特质,来观察和捕捉孩子的兴趣爱好,而不是以兴趣班为中心。比如说,孩子非常有正义感,在学校里面很多成年人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精致利己主义或者说丛林法则带给孩子,但是你的孩子总是在遇到校园霸凌的时候说要站出来,要去告诉老师,我觉得这是孩子身上非常鲜明的特质。
有正义感也是孩子人生的竞争力,时间终会馈赠有正义感的孩子。往大了说,对于有正义感的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可以多关注记者、律师、社会工作者等这一类职业,可能做起来会更加如鱼得水。
第二个建议呢,就是发展孩子兴趣未必要花大价钱去报班。我过去也分享了大量的线上学习资源,比如说一些线上的俱乐部,有的人可能是线下花了很多钱去学英文,但是有的孩子通过线上的这种外语俱乐部来教别国的孩子学中文,来提高自己英文能力,还交朋友,并没有花很多钱。
所以呢不要一说发展孩子兴趣爱好,就说我们家资源有限、收入有限,发展孩子兴趣未必要花很多钱去报班。
巧妙引导孩子管理情绪
第二个小日常是巧妙引导孩子管理情绪。
今天我们所有指导孩子的学习自驱力,发展兴趣爱好,创新自信心,它的底层逻辑都是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亲子关系。但是我们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总在吵吵闹闹当中,在斥责和对峙当中总被风吹雨打去。
所以管理情绪就摆在了打开我们孩子未来人生盒子面前的一道屏障。怎么样打开这道屏障?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做情绪管理,我总结三个小抓手:
第一,鼓励日记;第二,能量清单;第三,家庭看板。
三个小抓手,你选择其一或者其二甚至全部,会让孩子从情绪管理到亲子关系,再到对未来个人的自驱力、自信心,都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
鼓励日记,指的是对孩子每天或者每周里面可圈可点的一件事情做一个记录就好。一两百字手写卡片也好,写在手机备忘录里面也罢,给孩子看也行,不看也罢。
你会发现,鼓励日记最终最大的妙处就是家长的自我觉察改变了,重新看待孩子的眼光也变了。
能量清单,是贴在家里面的,比如说用一张纸贴在家里进门的墙上,让孩子回到家之后写一件小事,这件小事是他今天的高光时刻。比如说今天勇敢举手到讲台上做了一道数学题,比如说今天他跟好朋友闹了别扭,主动向朋友道歉了,等等。
将一件让孩子有满满能量的事情记下来,几个字概括总结就行,这叫能量清单。你想想一周七天,哪怕他写个三五天,一进门的时候看到墙上写的是他过去这段时间都能够掌控的突破的事情,我想孩子会很有成就感。而不是一进门就要孩子赶紧做作业。
家庭看板,指的是以家庭为单位,列出在相对比较长的时间内,比如说一个月、两个月或者三个月,我建议最长不要超过半年,每一个人要突破、刻意练习的一件事情,写在同一张纸板上,每周记录一下有没有小进步,有的话打个勾,每一周最好有个小总结。对于这一周内持之以恒在做事情的人予以表彰。
这个家庭看板的妙处在于以家庭为单位,看到家庭成员有一个氛围,都在带着目标感向上努力,刻意练习,能够鼓励先进带动后进。表面上其实跟情绪管理没有关系,这是为了营造家庭价值观氛围的。但是这种氛围,它管理情绪就在无形之中。
鼓励日记、能量清单、家庭看板这三个小工具、小抓手非常巧妙,从管理情绪到优化亲子关系,到家庭的氛围感,都是有事半功倍的价值。只要你行动起来,你会发现它的能量或者带给你的效用超乎想象。
日常的决策练习
我收到很多家长们的咨询,他们对于家庭教育的焦虑,主要有两种,我觉得他们找错了方向。
第一种情况,说孩子没有主见。孩子到了十五岁,都初三了做任何事情都说“都行”、“随便”、“妈妈你说了算”;
第二种情况就是孩子在大的选择上,比如说升学考试大赛,孩子容易心生恐惧,要么就是晚上睡不着觉,要么就是患得患失,状态很差。
我不知道你的孩子是否有其中一种或两种的影子。大多数时候,第一种情况都会归纳为孩子没有主见,第二种情况说孩子有畏难情绪,抗挫能力差怎么办?
在我看来,这两种大家归结的原因都错了。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孩子从小到大有太多本来应该他做决定做选择做决策的时机时刻都被剥夺了。小到小的时候穿什么颜色的裙子,今天吃面条还是吃米饭,周末去哪里玩,从来都是家长做主,孩子当小跟班,或者说家长自动就做了选择。
所以他就觉得我不配或者说我没有能力做选择,也没有机会做选择,甚至享受被别人做了决定的这种跟随的感觉。同时呢也知道做一个大的决定的时候有很多风险。如果做错了决定,做错了选择,那个后果父母可以承担,我承担不起。
所以佛教里面有句话叫“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所以到了十二岁、十五岁、十八岁,孩子不愿意做选择,怕做选择。
在家庭教育当中,没有主见和抗错能力差,这个是非常常见的。多让孩子去做选择吧,多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吧,一些能够让他去探索的机会。
比如说我们家,我孩子现在我跟他说任何一句话,或者他看网上任何一个信息,他给我打个问号,说我再查一查资料。你看查资料本身就是一种思辨能力,就是一种愿意去探索一下这个事情的多种可能性。
所以请朋友们,无论你在一线城市、三线城市、八线城市,日常多给孩子一些本来应该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吧。这是孩子变得独立自信的根基。这也跟学历无关,城市无关,收入无关。
固定阅读时间
第四个小日常就是固定阅读时间。
我觉得阅读这件事情,在年底说真的正逢其时。卡夫卡有一句话叫做,阅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哇,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有力量,阅读是大器,阅读是砍下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在这个环境当中,阅读不光是带给我们眼界和知识,阅读还在非常困难的时刻带给我们力量,阅读还会在我们非常纠结、踌躇不前的时候带给我们勇气。
所以我想说,朋友们无论你在哪里,无论孩子几岁,每天固定二十分钟或者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吧。在我的《世界是我们课堂》书里面我提出来两句话,一句话叫做“每天阅读二十分钟胜过写作业两小时”,还有一句话叫做“每天写日记两百字胜过背书两千字”。
家庭角色分工
第五个小日常是家庭角色分工。
家庭角色分工是什么意思?就举两个场景为例。
第一个场景就是比如说家庭出行。我们现在呢全家旅行途中,以前旅行基本是爸爸妈妈自动安排了一切。这里面其实就剥夺了孩子作为家庭公民做选择,并且承担角色、承担责任的机会。
我们说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未来公民,在知识、能力、品格、责任感这些方面。但是在成为社会公民、世界公民之前,先成为家庭公民。比如说出来外面旅行买机票这件事情,孩子也可以查一查;去机场托运行李的时候,孩子也可以去看屏幕上的信息,在几号柜台托运行李。
所以无论是家务活,还是家庭出行,很多情况下如果能把你从前所包办的一切让孩子分担一些,虽然看起来是稍稍占用了一些他的学习时间,但其实会让他得到两种成长:
第一,他知道他是家庭成员,他应该承担责任。
第二,当孩子生活当中独立的时候,他会获得很大的能量。责任越大,能力越大。倒过来更是,能力越大,承担的责任会多了一些,孩子也会更有能量。这个能量会迁移到学校学习上,在学习上变得独立自主。
我们今天很多家长让孩子少做家务,少干活,看似多了一些学习的时间,但是你并没有提升孩子学习的自驱力和自主性。到底是学习时间长一些重要,还是学习自驱力多一些重要?答案不言而喻嘛。
所以有些东西是可以迁移的,孩子在家庭承担一些角色,他获得的能量和认可会迁移到学习当中。面向新的一年,请你把家庭的很多安排,让孩子多做一些角色和责任的承担吧。因为这带给孩子的成长不光是独立自信,还会迁移到学习和兴趣发展当中。
社交技能培养
第六个日常是社交技能培养。
之前我给大家分享过一本书叫《美好生活》,这是哈佛大学跟踪了七十多年的一个研究报告,通俗易懂。何为幸福?他追踪了一代又一代人,追踪最早的一代人是七十三年前,他们去世了,追问他们的子孙何为幸福生活。
然后那个书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当我们老去,当我们死去,幸福生活的根基是人和人的良性的关系。这个关系亲情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友情也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越是在复杂年代,越不要说每个人可能心里面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每个人可能是知人知面不知心,非常复杂。
当然中国人还有一个特质就是比较含蓄,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一方面可能大家警惕心比较强,另外一方面呢本来想交个朋友,觉得担心给别人带来麻烦,所以呢又没有伸出求助之手,有的时候我们不敢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怕被讹敲诈。
但是我还是想发出一个邀约哈,朋友们就是记住,如果有机会就看看《美好生活》,副标题叫“哈佛大学跟踪七十三年的幸福启示录”。
在孩子社交技能培养这一方面,我也说三句话:
我想跟大家说的第一句话是:请记住,社交需要刻意练习。
这是说给孩子年龄稍微小一点的家长听的。比如说孩子小时候去游乐场,别的几个小朋友玩得很欢快的时候,你带孩子进去问,能不能一起玩?得到的回答是不可以。然后孩子呢就很难过,妈妈就说算了,不跟他们玩。
刻意练习,其中一个就是要学会等待,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谁会在玩得酣畅淋漓的时候,突然被你打断问yes or no的问题,你又问了个封闭性问题,他肯定说不行。我们应该观察一下,他们在玩什么游戏?他们需要什么支持?他们在停下来的时候,你再去问,你们在玩什么呀?需要一个人或者说我加入进去的话可以做什么角色,我可以吗?
所以你看这个小小的案例里面包含着:
第一,社交有的时候需要等待,需要观察。
第二,社交要利他,不光想着我得到什么,还要想想我可以给为别人带来什么。
第三,一个人众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我只想说在今天复杂环境当中,千万不要给孩子不断灌输,我们小家过得好就行了,不要奢望去交很多的朋友。当然很多的朋友不现实,三五知己还是需要的,社交还是要有的。
请记住《美好生活》那本书里面的一句话,人临终过电影的时候,你会发现我们人生都是在不断地积累体验的一个旅程。而在这个体验过程当中,人跟人之间的良性关系是我们闭眼的时候最心累的一件事情。
模拟创业计划
第七个也是最后一个维度,模拟创业计划。
先科普一下什么叫模拟创业计划。
模拟创业计划,不是让孩子去成立一家公司,不是每个孩子长大了一定要当老板。商业思维也不是说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经商,商业思维是让孩子学会做自己人生的CEO。
我说的模拟创业计划,一句话描述就是,孩子在中学的时候找到自己身上的优势,然后呢把过去那种当消费者、去报兴趣班,转个角度和心态,变成一个利他的创造者,去干一件事情的计划。
比如说孩子画画已经画了十年了,现在你不要再去画了,不要再去花钱找老师了,停下来,在2024年的寒暑假,想想去画画这件事情怎么样变成个小小的计划,能够把画给卖出去,或者说捐赠出去,获得成就,获得回报,甚至获得金钱。
编程、篮球、足球也是,就是所有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者说所有孩子将身上的一个优势亮点挖掘出来,找到变成一个利他的计划实行一下,然后家长做后勤支持一下孩子。
我就曾在线上发起,家长可以在生活当中引导孩子做这样的一个体验,孩子会有三大收获。
第一大收获刚才说了,让孩子变成一个创造者,而不是持续的消费者。变成创造者,他能获得回报,获得认同感。一直是消费者的话,花了那么多的钱,他甚至不知道画画和编程到底是为了什么,也没有成就感,甚至永远不理解自己去参加比赛考级是为了什么?
第二就是让孩子知道赚钱不容易。平时怎么样让孩子理解家长,你说是没有用的。让孩子做一件事情可以做成帮助别人获得回报,让他感受一下;
第三,当你去做一个利他的计划时,需要团队合作。你会发现,独木难成林。一个人你再牛,也就那么大的能量,你还是需要需要别人的帮助支持。
这三件事情难道不是我们的孩子到中学的时候你最关注的吗?
第一,让孩子有一个公民意识,知道我为什么而学习。我要我有优势,天生我材必有一种创造价值。
第二,让孩子理解父母。
第三,让孩子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这三件事情说教无益啊。但是觉知此事要躬行,没那么复杂。
以上这七个小日常,你不用每天都做,也不需要都去做,只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实践其中的一两个就可以了,我觉得都会有收获、有价值。
无论今天的环境多么复杂,无论孩子的成绩是中等、中上还是中下,都有机会在知识、能力、品格三方面齐头并进,都有机会让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变得亲近一点,都有机会让孩子变得更独立一些。
下周直播专题
「寒假规划」
预约」按钮
即可开启直播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