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小说《药》中写到了人血馒头。华小栓得了肺痨,要吃人血馒头才能好。而这种说法民间早就流传,并不是他们自己杜撰的。等到他真的吃了人血馒头,也不见好,最终死去。可是,他吃的是革命者夏瑜的人血馒头,却没有沾染任何的革命气息,反而愈发愚昧。那么,吃了人血馒头又如何?还不是照样愚昧?
革命者的牺牲是一种大无畏精神的体现,很容易被当代人误解。革命者所处的时代比较动乱,国力不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行。革命者要抛头颅、洒热血,为了革命事业做出牺牲。他们为了以后的人能过上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幸福的日子,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要是为了自己谋福利,就没必要做出牺牲了。就像孟子说的,“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革命者为了理想而献身,为了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而努力。到了现在,人们应该记得他们。
可是,现在资本已经深度介入社会,培养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培养人们挣钱的理念。时间长了,人们的价值观就会出现偏差,变得唯利是图,甚至为了一些利益大打出手。可是,不管怎样争斗,都缺乏人类普遍的价值观,缺乏人文主义精神。要是当年的革命者活到现在,应该看不惯很多这样的现象。资本可以剥削人,压榨人,甚至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可是没人反抗,没人说明白。以至于很多人都默认了社会规则,默认了挣钱、消费的套路,还要以钱多钱少或权力大小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不是太过于狭隘了?
当然狭隘了。不过,人们这种评价标准是由资本灌输给人们的,也是长期养成的。资本没有善恶,只为了增值而存在,甚至可以为了增值而冒天下之大不韪。并不是资本错了,而是人心坏了。资本无限制扩张,让人们看到了钱的重要性。“有钱行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有钱什么事情都好办,没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而权力系统为资本运作做背书,当然会全力推进资本的渗透了。当医疗和教育也被资本渗透之后,就会实现产业化发展,却失去了很多公益的属性。没钱不能看病,没钱不能读书,已经成为事实。而当年革命者的理想是实现大同社会,实现医疗免费、教育免费的世界,实现人人有吃有穿,人人劳动并获得好待遇的社会。事实上,这样的社会距离人们太遥远。只要有资本的运作,就不会实现这样的社会。可是,人们往往陶醉在繁荣的泡沫里,认为物质条件丰富了,生活过得好了,就获得了自由和解放,进入了大同社会,其实还是太过于盲目乐观,没有做理性分析。
吃过人血馒头的华小栓没有让病好起来,而吃过苦的一代人也没有让后代变好,没有把民族劣根性完全去除干净,还是有很多看客,有很多愚昧和麻木的灵魂。看看现在人们都被驯化成什么样子了,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很多人都对着手机嘻嘻哈哈,看着推送的资讯,刷着短视频,以为时间过得很快,其实还是在娱乐,在浪费生命。人们玩手机,随时接受网络推送信息,在看信息的过程中实现一种自娱自乐,甚至身处“信息茧房”之中,不能自拔。他们似乎忘记了人血馒头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走过革命历程的艰辛,而是会陶醉在虚假的繁荣里面,还要拼命追逐钱和权力,却并不一定获得好的结果……
人血馒头让很多文化人警醒,却并不能唤醒每一个人。还有很多人都是吃着人血馒头长大的,却并不能消除人性里面的愚昧和麻木,也不能消除自私自利的属性。很多时候,人性被周围环境改变。当人性被资本和权力改变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友善了,而是变成了“汲汲于功名富贵”的东西,成了人们不愿意面对的东西。好的社会似乎没有到来,要是真的到来了,人们就不会那么愚昧和麻木了,不会担心扶老人被讹诈,不会担心受欺负无处倾诉,不会担心太穷看不起病,不会担心失业之后找不到工作等等。倘若人们共同努力,没有分别,就一定会建设物质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也会好起来。可是,资本和权力非得分出等级,分出好中差,也就有了一些区别。尤其是人性方面,有向善的,有向恶的,有追名逐利的,有追逐异性的,人认为什么有价值,就会追求什么,不过,却缺少很多远大的追求目标,缺少为建设大同社会而努力的决心和实践行动。
人血馒头是一种隐喻,是一种启示,却无法医治人们麻木而愚昧的灵魂。无法唤醒很多人心底的真善美,反而体现了一种假恶丑。或许,人血馒头最终会成为一种人们不愿意提起的甚至刻意回避的东西,也会成为愚昧和麻木的象征。虽然世俗的观点认为吃了人血馒头就会变好,但事实上,根本不管用。或许,人们应该警醒,应该保持理性,为自由和解放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