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婚前情投意合,并且顺利结婚的人非薛蟠和夏金桂莫属,二人本来可以相亲相爱,却因为种种原因,闹得家宅不宁,二人都后湖结婚。
润杨此前已经写了7篇薛蟠为何搞不定夏金桂。今天是这篇系列文章的第八篇。也是结局篇。文章是结局了,但是生活永远无法结局,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薛蟠和夏金桂这样的婚姻。本以为天长地久,婚后却一地鸡毛。希望我们以薛蟠和夏金桂的婚姻为鉴,过好自己的生活。
薛蟠无法驾驭夏金桂这一文学现象,绝非简单的"悍妇制夫"的市井故事,而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一幅封建家族全面没落的缩影。
通过这对夫妻关系的多维分析,我们可以窥见《红楼梦》所揭示的封建社会晚期深层次的制度危机与文化矛盾。
作为薛家独子,他本应承担起振兴家族的重任,却因母亲的溺爱而成长为一个既无才学又无德行的纨绔子弟。他的"霸王"姿态只是一种虚张声势,一旦遇到真正的强者便原形毕露。
相较之下,夏金桂虽同样被家庭娇惯,却因商业家庭的熏陶而具备了实际经营能力和强烈的自主意识。
这种能力鸿沟决定了薛蟠在婚姻博弈中必然处于下风,也反映了封建教育在培养合格继承人方面的失败。
薛姨妈作为家长软弱无能,既不能正确教育儿子,也无法有效约束媳妇;薛宝钗虽有才干,却因性别限制无法直接主持家业;薛蟠作为法定继承人则完全不合格。
薛家继承人的短板,也是其他四大家族的问题。即:封建家庭制度在继承人培养和权力交接方面的系统性危机。
相较之下,夏家虽也是寡母独女,却因商业家庭的实际需求而形成了更为高效的家庭管理模式,这种对比极具讽刺意味。
薛家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管家人。如果薛姨妈退居二线,让夏金桂来管家,也许能开创一种新局面。也许夏金桂是第二个夏母。然而,薛姨妈和薛宝钗不信任夏金桂,坚决不放权,导致夏金桂胡搅蛮缠。
贾金桂胡搅蛮缠,薛家母女就更不敢放手交权。薛家的怪圈就这样一环套着一环,无法解套。
薛家的地位主要建立在世袭的皇商身份和四大家族的人脉网络上,而夏家的实力即有世袭的皇商身份,有有其垄断性的商业经营和实际财富积累。
当这两种力量在婚姻中直接碰撞时,实际经济力量战胜了虚名和特权,这正是封建社会晚期社会力量对比变化的真实写照。薛蟠无法"搞定"夏金桂的深层原因在于:在一个商业日益重要的时代,仅靠世袭身份而无实际能力者终将被淘汰。
夏金桂对"三从四德"的蔑视和对个人欲望的放纵,虽然以极端形式表现,却预示着传统价值体系的松动和个人意识的觉醒。薛蟠一方面无法维护传统礼教权威,另一方面又不能理解新兴价值观念,这种文化失位使他在价值观冲突中完全丧失了话语权。这也暗示着封建文化秩序在面对社会变革时的无力感。
《红楼梦》通过薛蟠与夏金桂的婚姻悲剧,完成了对封建家族没落命运的多层次揭示。薛蟠的每一次退让、逃避和失败,都是封建制度弊病的具体呈现;夏金桂的每一次进攻、掠夺和胜利,都是新兴社会力量的象征性表达。
这种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的紧密关联,正是《红楼梦》作为伟大现实主义作品的深刻之处。
薛蟠无法"搞定"夏金桂这一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封建制度的没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个人、家庭、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一种制度难以培育出合乎标准的继承者,当传统的权力架构丧失了调控的能力,当经济的基础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当价值的体系遭受了全方位的挑战之际,这个制度的坍塌也就演变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薛蟠的婚姻失败,不过是这个大趋势下的一个生动注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