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师阅读呈现哪些新特点?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作者|郝晓东(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原标题 | 《怎样阅读才能发生根本性变化》
2023年教师阅读呈现三点新特征。
一是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一方面,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前,不少教师对阅读还有些不以为然,但今天教育的导向和评价标准变了,从“知识中心”向“素养中心”转变,教师如果不阅读、不学习,就难以跟上教育变革的节奏;另一方面,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名师基于对公开课和讲座式培训的反思,开始重申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是教育能力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必由之路。
二是与新课标有关的书籍成为阅读重点。今年,与新课标有关的核心素养、作业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大单元教学、深度学习等概念成为教师持续关注的热点。与此有关的一批专业书籍,比如《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有效教学》《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等,成为教师阅读的热门读物。
三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参加共同体阅读。长期以来,“有价值的书读不懂,能读懂的书价值不大”是教师阅读面临的难题。通过参加共同体阅读,教师能近距离听到专家的解读和反馈,还能与他人分享阅读体会,从而突破个人经验与认知的局限和束缚,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内驱力。无论出版社、媒体等组建的阅读团体,还是学校成立的教师读书会、读写社,这些活动为促进教师阅读创造了条件。
再来关注2023年教师阅读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
第一,没时间读书。受教育教学工作繁重、工作时间长、非教学类任务多、考核评价压力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城市到乡村、从南方到北方,教师没有闲暇、没有精力读书成为普遍性问题。教师阅读不是消遣性的,而是专业的,对注意力、专注力要求极高,没有安静的环境、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很难深入文本,消化知识,融会贯通。
第二,没有能力进行“啃读”。由于日常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实践,不少教师在理解专业书籍时要么寻章摘句,对一些句子或段落谈一些共鸣,要么浅表化理解,对书籍泛泛而谈;在共读时,由于缺乏专家的引领,组织者注重共读流程、方法等外在的形式,忽视了发掘知识的魅力,甚至存在阅读的游戏化和娱乐化倾向。以上情况导致阅读的知识难以转化为有效解决问题的工具。
第三,阅读狭隘化。有的教师只读某一领域的书,比如语文教师只读文学类的书,忽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阅读;或者是反之。有的只读与教育教学有直接关系的书,比如班主任只读班主任写的书和关于班级工作的书。教育是一个与各门学科都有密切关系的行业,教师需要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教师看教师,跳出教育看教育。
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我认为, 第一要创造阅读时间,如何创造?“三找”加“三断”。三找:找帮手,分担家务和事务;找同伴,参加阅读共同体遇到精神尺码相同的人;找环境,尽量到安静的场所。三断:断开手机,减少“刷屏”的时间;断开无效社交,多一些独处和思考;断开负面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和闲适。
第二,提升阅读力。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读书是砍柴,提升阅读力就是磨刀。如何磨?系统性“啃读”有难度的专业书籍甚至经典书籍。系统性指围绕一个专题,一本接一本地读,书要多但主题不要散。“啃读”是指扎扎实实,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章一章,边读边勾画标记,最好是批注,同时画思维导图、写阅读笔记。
第三,跨领域读书。除了阅读与教育有关的书,每年读几本哲学、历史、地理、经济、法学等非教育领域的经典书籍。读书不能只读校长、教师乃至高校教育学者写的书,而要读一些其他领域专家写的书。在最深处,许多知识和道理都是相通的。
我长久地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要怎样阅读才有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要做到“五位一体”。五位是指:变浅阅读为深阅读,有高人指导下的阅读,与实践联系的阅读,与写作结合的阅读,有时间长度的阅读。一线教师工作繁重,很难完全做到,但不妨朝此方向行进。
来源|中国教师报
延伸阅读:
锤炼教师专业阅读“四度”
曹勇军:教师如何把阅读转化为教学资源、教学思路和教学眼光?
北京市十一学校特级教师王春易:“学以致用”是教师阅读的真谛
凌宗伟:教师,需要更多的专业阅读
朱永新:家庭教育的10点心得,教师可以转给家长阅读
一位校长给教师的7个阅读建议:请天下教师“为美好生活而读”
特级教师手把手教女儿阅读,每个家长都可以借鉴!
我们欠学生真正的阅读课:一位中国特级教师亲历美国语文课后的思考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
上一篇:狗狗为何一直会舔自己的脚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