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春12月28日消息(记者郭东隅)长春合心机械制造的智慧工厂内,运料机器人正在有序作业,生产场景被可视化再现,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长春顺风新材料的车间里,机器轰轰作响、齿轮飞速旋转,所有设备的运转生产动态、温湿度调控状态等在百米以外的“远程大脑”上一目了然;长春算力中心,7台Atlas设备和2台HPC的设备进行每秒可以进行5000万亿次的计算……
这仅仅是长春数字化浪潮的一个缩影:今年,长春市启动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攻坚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对全市128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覆盖”;8月,长春市入选首批30个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数字长春建设全面加速。
近日,记者走进长春市工业企业、数字化技术服务商,感受数字化转型让老牌工业城市焕发的勃勃生机。
开局
一马当先挑担子 “真金白银”助信心
2023年长春市加快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大会(央广网发 长春市工信局供图)
今年,是长春市加快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开局之年,长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数字化改造企业400家,打造智慧车间500个”。3月23日,2023年长春市加快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大会召开,大会发布了《长春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计划利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对全市1286户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覆盖”。
开年号角,吹出“长春态度”。
《长春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全覆盖”的总体思路,紧盯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外部数字化保障、内外结合转型升级等关键任务,确定了28项具体举措。而“3455”工作目标被提出后,全市共有551家企业申报数字化转型项目,比目标的400家多151家。为此,长春市工信局迅速将“3455”工作目标提升为“3563”工作目标,即围绕促进管理数字化、生产数字化、销售数字化3大核心环节,未来3年分别推动500家、600家、3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2025年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转型“全覆盖”。
破题
差异化 系统化 让企业“敢转”更“会转”
一些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已迫在眉睫(央广网发 长春市工信局供图)
然而,转型之“痛”是必然的。
由于“智改数转”投入较大、回报周期较长,且存在不确定性,许多中小企业面临“不改不转等死”与“既改又转找死”的两难选择。而另一些亟待转型的中小企业,因为找不到价低质优的数字化技术服务商,改造迟迟进展不了。
针对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长春市逐一破解。
5月6日,长春市制定印发《加快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若干措施(试行)》的政策文件,确定了财政资金、融资担保、贷款贴息、股权融资和奖励数字化转型示范、标识解析应用、上云上平台、工业软件开发、优秀服务机构等9条政策措施,支持资金总额约3000万元。并根据长春市企业转型面临的实际问题,着重面向建设数字化工厂、车间、产线等生产端转型给予奖励,引导企业通过上云上平台利用成熟的工业软件加快转型进程。
多措并举,让企业“想转”更“敢转”(央广网发 长春市工信局供图)
如何让企业“想转”更“敢转”?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匹配资源少的共性问题,长春市成立了市区两级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专班,并从全国遴选了91家有技术优势、服务能力强的服务商,及时围绕企业需求,为他们匹配合适的服务公司。“我们根据同一类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精选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一类服务商,然后拿出来一套方案,让我们中小企业在这些方案里选择既能够保证服务质量,同时又能够享受到最优惠的这种收费标准。”长春市工信局局长赵明瑞说。
作为吉林省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长春以“培训全覆盖”来唤醒企业转型需求,以“政策全覆盖”来激发企业投资动力,以“经验全覆盖”来提升企业支撑能力。长春市工信局着重树立一批标杆、一批示范、一批试点,引导和激励工业企业抢抓数字化转型新机遇,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热情。
为中小企业负责人进行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培训(央广网发 长春市工信局供图)
在此基础上,长春市工信局还与服务机构、行业专家组织工业企业根据《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标准开展自评估,进行差距分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诊断和个性化解决方案。
自3月以来,长春市召开各类数字化转型对接会23场,先后带领近80家企业赴上海、杭州、苏州、重庆、西安等先进发达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参观访问;组织参加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等3场数字化转型高级研修班;组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机械九院等16户数字化转型优秀服务商赴西安市参加第四届西部数字经济博览会,全面展示本地服务商服务能力和关键产品;组织汽车、装备、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与工业企业专题调研对接会;外部优选西门子、华为、百度等龙头企业,内部精选启明信息、吉大正元、易加科技等优秀企业,建立《长春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名录》共43家,为重点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提供数字化生产线、车间、工厂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数字化生产线让企业生产更有效率(央广网发 长春市工信局供图)
在此数字化转型的浓厚氛围中,长春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和信心不断增强,转型能力不断提升。
在东卓汽车电子,登录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就可以了解原材料库存、成品库存、质量管理等实时状态,以及企业人员出勤、生产计划、供货等各种实时数据。由于在企业生产、物流运输等方面都实现了数字化管理,这家公司生产效能提升了30%。
长春启璞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与长春市一百多家企业进行了数字化转型服务对接。
吉林省东数安恒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未来会在长春建立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对全社会各行各业提供7*24小时的安全托管运营服务,为用户解决目前人力资源紧缺,人才缺口严重的问题。
一隅之变,透射出长春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初步成效。8月30日,工信部对第一批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进行公示,长春市最终以综合评分东北四市第1名的优异成绩高位次晋级,获得国家1.5亿元资金最高档支持。
铺路
如何变“单打独斗”为“集群作战”?
产业数字化已成为数字经济的主题(央广网发 长春市工信局供图)
产业集群的形成源于企业间的互动和合作。企业如何在应用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变“单打”为“团体赛”?企业家们纷纷献策。
“有商业需求,自然就会吸引企业聚集,并不断进行产品的迭代,从而诞生优质企业。”长春三友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长春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鼓励长春优质的本土企业参与本地项目的建设,可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若“集群作战”之余还能“主场作战”,胜绩自然更有保障。有企业家建议,本地龙头企业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或者课题研发时,应优先选择优质的本土企业,既促进本土企业快速成长,壮大产业链的“团体”力量,还能破解本土企业“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尴尬。“此外,长春各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也可以通过一个平台集聚起来,互相了解公司的业务范围与技术实力,为双方合作奠定基础。”企业家们很期待。
按照长春市《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计划三年内,聚焦汽车零部件配件制造、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中成药生物药品制品制造等极具长春特色的4个细分行业。通过构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链式协同、创新发展、政策支持等“五大转型体系”,支持500家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改造2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200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打造300个“小快轻准”解决方案、建成30家“小灯塔”数字车间和智能化工厂。
今年,共有551户企业计划启动数字化转型,目前,已有556户企业启动“智改数转”,启动建设809个“智改数转”项目,已完成投资175.9亿元。
长春,正在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老工业基地城市的数字化变革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