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五一的脚步悄然而至,街边的黄花铃木都染上了几分热烈。
平日里忙碌于工作的人,此刻总爱凑在一起,讨论着假期的去向。
有人计划奔赴海边,听浪涛拍岸;有人向往山野,与清风明月作伴。
作为每日茶不离手的老茶客,收拾行囊时,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落在茶柜上。
闲暇时,最爱的便是坐在窗边,烧水、温杯、投茶,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茶香四溢。
可一想到出门在外,没了熟悉的茶具,总觉得少了些滋味。
前几天去车站,发现候车厅里满是拖着行李箱的游客,脸上写满期待。
但也听到不少茶友抱怨,随便带的茶叶在旅途中碎了,用普通杯子泡,根本喝不出茶叶的韵味。
是啊,出门在外,该带什么茶和茶具才能既方便携带,又不辜负茶香?
怎样才能在陌生的环境里,也能喝上一口熟悉的好茶?
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位爱茶的旅人。
《2》
带茶,是喝茶的第一步。
不过带茶出门,得先想好带什么茶。
现在很多人喜欢选独立包装的,比如一泡一泡分好的武夷岩茶、正山小种,或者5克一袋的白毫银针。
这种小包装随手塞包里就行,方便又不占地方,平时包里常备两泡,遇到朋友还能分享,挺不错的。
但问题来了,要是直接把这些小茶包扔在包里,钥匙、充电宝这些硬物一挤,或者行李箱压到,拆开茶包往往惨不忍睹。
白毫银针的芽头碎成渣,岩茶的叶子断成小块,泡出来看着就心疼。
其实只要多注意收纳和摆放,就能减少这种情况。
先说收纳工具。
可以用小盒子装茶包,铁盒子最好,抗压能力强,随便放哪儿都不怕压。
没有铁盒的话,厚实点的纸盒也行,一般一个盒子放两泡茶刚好,别装太满,免得茶包在里面挤来挤去。
装的时候可以在盒子里垫张软纸或者小布,多少能缓冲一下。
然后是放的位置。
背双肩包的话,尽量把茶盒放在内层有海绵的夹层里,比如电脑隔层旁边,海绵能减震。
用行李箱的话,推荐放在带拉链的网兜里,把茶盒固定住,周围再用衣服之类的软东西围一围,减少滑动。
千万别把茶包扔在包底,或者和水瓶、雨伞这些重的、硬的东西堆在一起,压一路下来很难不碎。
其实出门带茶不用太讲究,关键是把茶保护好。
选对包装、找个安全的位置,就能让茶叶在包里安安稳稳的。
《3》
除了常见的独立茶包,饼干形态的茶也很适合带出门。
这类压缩茶的妙处,首先在“身形”。
不同于松散的干茶,它们经过压制后变得紧实小巧,有的像薄脆饼干,有的似方正巧克力。
体积不过掌心大小,随手塞进衣兜或化妆包都不占空间。
常出差的人最懂这种便利,行李箱里不必专门腾出茶包格子,通勤包里的夹层就能轻松收纳几片。
甚至连钥匙扣旁的小空隙都能塞进一两片,真正实现“口袋里的茶世界”。
压缩后的茶叶,还藏着冲泡的“容错率”。
传统散茶讲究水温、出汤速度,稍不留神就易苦涩。
但压缩茶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细胞破壁让内含物质更易析出,即便用保温杯闷泡,或在水质普通的异地,茶汤依然能保持温润甜醇。
以近年流行的《随心泡》为例,它选用2017年的高山春寿眉为原料。
新茶时期自带清甜花香与草药气息,压制后更添一份醇厚。
每片精准控制在2.5克,刚好适配300-500毫升的随行杯。
若担心味道过浓,掰半片或三分之二放入,浓度便能自由调节。
比起传统泡袋,它薄如蝉翼的形态更省空间,两三片叠放的厚度不过半厘米,携带时几乎感受不到重量。
若是想用盖碗正经泡上一泡,放两片共5克,正好符合标准茶水比例,注水时看着压制的叶片在碗中层层舒展,竟比散茶多了份观赏的趣味。
《4》
准备好了茶,茶具又该怎么携带呢?
其实,要不要带套茶具这事得看地方,去不同的省份,讲究不一样。
要是去福建,尤其是武夷山,茶具基本不用带。
那边茶文化浓,不管是星级酒店还是山间民宿,房间里准备的茶具比自家还齐全。
推开民宿门,桌上常见白瓷盖碗、公道杯、小茶杯,泡岩茶、白茶正合适。
就连酒店茶台,也摆着成套的茶器,完全不用操心。
当地人常说:“在武夷山,带张嘴就能喝茶。”
确实,随便走进一家,主人都会热情地用现成茶具泡上一杯,根本不用自己动手。
但去其他地方,自带茶具更踏实。
用惯了的盖碗或杯子,握在手里有熟悉的感觉,喝茶也更安心。
不过麻烦在于,陶瓷茶具易碎,带出门得小心保护。
好在现在网上有不少实用的收纳装备,专门解决这个问题。
最常用的是防震收纳包,样子像日式便当包,外层布料耐磨,里面有分隔的软垫子,能把盖碗、茶杯、公道杯稳稳卡住。
讲究点的,还能给每个茶具套上气泡袋,再放进包里,双重保护,不怕颠簸。
而且现在的收纳包设计挺好看,刺绣花纹、棉麻质感,往桌上一放,自带文艺范儿,拍照特别出片。
收纳时也有小窍门:把茶具包好放进收纳袋,再塞进行李箱角落,周围用衣服、毛巾裹一裹,减少晃动。
现在的旅行茶具套装都很轻便,一套盖碗加俩杯子,收纳后也就一本书大小,放登机箱完全不占地方。
等你到了酒店,掏出自己的茶具,烧壶热水,茶汤分进熟悉的杯子里,那感觉跟在家喝茶一样自在。
《5》
出门旅行带着茶,本就是件风雅又暖心的事。
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掏出自己常喝的茶泡上一杯,茶香混着窗外的陌生风景,那种感觉说不出的亲切。
这个五一小长假,当你收拾行囊时,不妨在行李箱角落留一处柔软的位置给茶叶。
不用纠结带什么茶具、什么包装,只要茶叶在,走到哪儿都能给自己泡杯舒心茶。
你呢,准备带哪款茶开启这趟旅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