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元755年,唐朝宗室安禄山在谋士严庄的怂恿下发动叛乱,拉起数十万大军,人称20万,这场后世称为“安史之乱”的叛乱,直接导致了唐朝由盛转衰。
仅一年之后,安禄山就建立大燕政权,自立为帝。曾对唐玄宗言听计从的心腹之臣,如今反目成仇,可谓大逆不道。然而,这出引人注目的弑父夺嫡大戏背后,隐藏着更多朝堂和宫廷中的权谋算计。
安禄山建国自立,长子被杀,次子接班
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建国号“大燕”,取名意在继承古代燕国的姓氏,以示自己要像燕太子丹那样“报国仇”的决心。他建立朝廷体制,在当年农历三月正式称帝,改年号为“天成”。
安禄山建国之初,他首先册封自己的两个儿子为王爵以酬劳他们在其起兵过程中的贡献。长子安庆宗被封为太子,次子安庆绪被封为晋王。以当时的惯例,太子安庆宗原本有望成为大燕帝国的接班人。但是,此时得知安禄山叛变的消息,原本对他宠信有加的唐玄宗大怒,为了泄愤便将在都城长安的安庆宗抓来处死。在长兄被害的情况下,次子安庆绪顿时成为了大燕政权最有力的继承人。
安禄山宠爱幼子,突然改变继承人
然而就在此时,原本寄予厚望的长子安庆宗猝然被害,令安禄山十分痛心。他重新考虑起了传位人选的问题。安禄山有两个儿子,长子安庆宗、次子安庆绪都是正妃所出,但安禄山更宠爱的,却是自己最幼的儿子安庆恩。因为安庆恩的生母,正是安禄山最宠爱的一位出身低微却极美的妃嫔。随着安禄山渐渐年事已高,他不仅身体日益肥胖,甚至还患上了白内障,看不清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考虑改立宠妃所出的幼子安庆恩为嗣,取代遇害的长子安庆宗作为太子。
这一想法立刻触怒了次子安庆绪。在他看来,皇位本该顺理成章地传给自己,安禄山这番突然改立幼子的举动无疑是在剥夺他的皇位继承权。当听闻此事时,安庆绪暗地里积蓄了强烈的愤懑之情。为此,他联合了大燕中枢中的实权人物严庄,密谋在适当时机发动政变,弑父夺位。
心腹大臣见风使舵,加入弑逆计划
严庄是安禄山麾下一个心腹大臣,在安禄山身边有很高的地位。安禄山常以严庄为心腹,对他言听计从。但随着安禄山年事已高,性情越发暴戾,严庄也深受其压迫与虐待。出于对安禄山的不满,严庄早就在暗地里酝酿着谋反的计划。正巧此时安庆绪力图夺取皇位,严庄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欣然同意参与这个密谋。可以说,这次弑逆的阴谋策划,严庄是罪魁祸首。
除了严庄之外,安庆绪还拉拢了一位身边的宦官李猪儿参与谋夺大计。李猪儿也是安禄山手下一个深受虐待的心腹,他被安庆绪以重金收买作为内应。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酒醉的安禄山在李猪儿配合下很快就在几刀之下毙命。第二天,安庆绪立即登基称帝,正式接手了大燕的帝国。
弑父夺位的动机,是权力欲望还是被迫无奈?
对于安庆绪弑父来夺取帝位一事,后人不禁要疑问,他这一行径究竟是出于对权力的欲望,还是在权臣的逼迫下别无选择?对此历史学界也存在争论。
从一些线索来看,这场使安庆绪弑父的密谋,主要策划者其实是权倾朝野的严庄:
第一,这次弑父案中最大的得利者,就是曾被安禄山虐待,早就想夺权的严庄。弑父后严庄果然一手掌控了大燕朝廷大权,证明他是始作俑者。
第二,性格软弱的安庆绪若没有严庄的操纵,以其性格不太可能主动弑父。所以弑父的决定是严庄为实现权力梦想而推波助澜的结果。
第三,就算安庆绪不弑父,只要严庄想夺权,也足以用其他手段废黜安庆绪。所以安庆绪面对权臣也无力回天。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安庆绪作为次子,对皇位权力也存在强烈欲望,不完全是被迫的。主要证据如下:
1. 安庆绪在安禄山生前就受封为晋王,地位仅次于长兄太子,对最高权力拥有渴望也在情理之中。
2. 安庆绪主动拉拢权臣严庄配合,暗示他对权力的觊觎。即使不被迫,也可能主动谋权。
3. 安庆绪登基后,也想方设法巩固权力,并未表现出被迫的态度。
4. 古代帝王继承存在旁落,安庆绪弑父可能也是为了防备改嫡导致的被废黜。
综上所述,安庆绪弑父的动机既充满了权力欲望,也存在被权臣逼迫的因素。他既不完全是出于权欲,也说不上是完全无可奈何,动机复杂且难以完全确定。
弑父者最终难逃天譴
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安庆绪终究要为这桩弑父篡位的大逆不道之举付出代价。夺得帝位后的他,并未能真正牢牢掌控大燕朝廷大权,实权很快就落入了严庄手中。安庆绪只能沦为一个无权的傀儡皇帝。
758年,安史之乱中的另一主要人物史思明攻入洛阳,安庆绪在出逃的途中被史思明的士兵所杀。尽管安庆绪并非这场弑逆的主谋,但终究逃脱不了弑父者该受的报应。这也验证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安庆绪为了皇位不惜弑父,最终落得一个凄惨下场。
若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审视,我们很难为安庆绪开脱。一个人最基本的伦理底线就是不可以对父母动刀子,安庆绪破坏了这一底线,因此在道义上难逃其罪。
但另一方面,他也确实面对了来自权臣的巨大压力,处境艰难,不完全是出于个人欲望。所以这个案例暴露了封建帝王继承的弊端,也让人不禁对其命运感到一定怜悯。
结语
可以说,这场典型的宫廷权谋不仅成就了一出惊世弑父夺嫡的惨剧,也暴露出了盛唐积弊和国运已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它成为唐代政治动荡的一个缩影,揭开了这个帝国辉煌外表下隐藏的危机,亦成为唐朝步入衰败的重要转折点。
下一篇:毛主席是如何评价汉武大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