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想要出人头地,除了走科举考试或参军入伍两条路外,还有一条捷径便是入宫当太监。虽然当太监会丧失做男人的尊严,但若一朝得道,便能鸡犬升天。不说像赵高、魏忠贤这样的大太监权倾朝野,就说宫中一个有品阶的太监,也是众多大臣巴结和结交的对象。那古代太监在收入方面怎么样呢?是否能对得起他们受的这份苦?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尽管太监们大多是在后宫侍奉,但太监也是按官衔品级领取俸禄的。然而,在朝廷发放俸禄时,宦官领到的俸禄与同级官员领到的数量并不相同。以明朝为例,按照当时的职官俸禄惯例,正四品官员每年俸禄约合白银144两。但太监因为不用养家,所以领取到的俸禄不足同品级官员的1/10。
到了清朝,太监们同样是按照品级领取俸禄,且太监最高等级的总管太监,也不过就是个正四品。按照清朝的职官俸禄规定,宦官的俸禄包括月例、月米、公费钱和恩加银。月例就是基本工资,月米是口粮,工费钱是出差费,恩加银相当于今天的工龄工资,只有在宫中年限长的老太监才有。
其中四品督领侍每月月银8两,米8斗,公费制钱一贯300;五品宫殿正侍每月月银7两,米7斗,公费制钱一贯200;六品宫殿监正侍每月月银6两,米6斗,公费制钱一贯100;六品副宫殿监侍每月月银5两,米5 斗,公费制钱―贯;七品正执守侍每月月银5两,米5斗,公费制钱一贯;七品副执守侍每月月银4两,米4斗,公费制钱一贯;八品侍监每月月银4两,米4斗,公费制钱 700文;八品副侍监每月月银3两,米3斗,公费制钱300文。
当然,宫中太监人数众多,不是所有太监都有品级,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小宦官。对于底层太监,他们的俸禄分三等发放。第一等,每月月银3两,米3斗,公费制钱600文;第二等每月月银2.5两,米2.5斗,公费制钱600文;三等每月月银2两,米2斗,公费制钱600文。
所以太监这个群体,月工资在2-8两白银之间。听起来并不是很多,为何还有很多人宁愿受尽屈辱,也要进宫当太监呢?这是因为太监除了正式工资,还有很多隐形收入。其中最大的一块,便是打赏。比如逢年过节,宫中会有赏赐。皇帝大婚、皇子降生、太后过寿等等节日,更是会有铺天盖地的赏赐。除了赏钱之外,还有四季穿的绫罗绸缎,珠宝玉器,名贵书画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在宫外一生无法企及的。而且太监加班也是有赏赐的。
而太监们另一块儿收入来源,便是收受贿赂。比如一些朝臣想要巴结后宫的某位主子,想要请太监帮他们在主子面前美言几句,自然少不了打点这些太监。或者官员们想要获得朝廷内部的一些消息,或皇帝的态度,也会向太监们行贿。太监前去颁发任命官员的圣旨,按照惯例,被提拔的官员,当场也得“孝敬”一二。
所以太监们来钱的渠道很多,那点微薄的基本工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越有能力的太监,捞钱的手段越多。比如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王振,死后被抄家时,家里查出“金银六十余库,与盘白,珊瑚高二十余尺者二十余株”,另有数处装潢富丽、重檐深阁的宅第,数万匹马和田地万顷。
明武宗非常信任的大太监刘瑾,死后被查出贪污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余两,其他珍宝细软更是无法统计。《华尔街日报》评选出全球历史最富50人,中国有6人上榜,其中之一就是刘瑾。可想而知他的财力有多么恐怖。而清朝在面对宦官时吸取了明朝的教训,不仅严禁宦官干政,更是极力打压他们贪污的行为。所以即便是后来的大太监安德海、李莲英,也无法聚集泼天的富贵。
当然,即使是宫中的一个小太监,他们的收入也是要远远超过普通家庭的。毕竟一个普通家庭年收入也就10-20两左右。如果将太监们的收入放到今天做个比较,底层太监的收入,与今天有编制的环卫工相当。有品级的太监收入,与今天的基层公务员或职场白领类似。做到总管太监那个级别的,就已经不是拿工资的事了。他们的收入甚至要超过国企的老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