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党建1+6”?是什么让株洲的老街巷文艺巷火热出圈?茨菇塘街道的“邻长来当家”又是怎么回事?
12月19日,株洲召开“名城共建·幸福共享”株洲市城市基层治理大会,大会上分享的基层治理创新案解答了上述那些疑问。
会上,市民代表、城市服务群体代表及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代表等约1000人共商城市治理。现场发布30个株洲市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案例并进行授牌。
活动现场,荷塘区茨菇塘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石平分享了“邻长来当家”基层治理案例。
街道“海选”1495名“邻长”(楼栋长),创新实施“邻长来当家”,引导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新路径。两年来,邻长带领居民维修、整改下水道疏通、路灯修复等公共设施950余处;解决邻里纠纷263件,排查隐患52处,成功消除5起火情隐患,2022年、2023年矛盾纠纷分别下降51.2%、70.6%,市长热线分别下降16. 5%、35.1%。
为让邻长有归属感和获得感,链接22家“邻长爱心单位”、每季召开“邻长见面会”、每月评选“最美邻长”、案例积分与兑换等方式褒奖礼遇。
2021年9月以来,邻长数量从758名升至1495名,吸引3100名群众参选、2.2万户居民投票,邻长平均年龄从67.5岁降至62岁,参与程度从90.5%升至96.2%。
除了“邻长来当家”的案列分享外,还有文艺巷商圈联盟、党建引领小区治理“1+6”模式、老旧小区物业连片式管理、周一矛调日、幸福邻里节、街头艺术站等等众多优秀案例。
今年国庆节,株洲文艺巷全新亮相后,一度占据了抖音、微博同城热门榜单的第一名。这条人们之前几乎叫不出名字的背街小巷,是这么变身成新的网红打卡点呢?建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高阳分享了“赋新文艺,老街改造的探索实践”。
据介绍,现场发布的30个基层治理创新案例,从基层选送的诸多案例中精选而来,既有基层创新,也有部门探索;既有工作机制的机构,也有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前端、最前沿。近年来,株洲以“动力党建”工程为总揽,以“活力家园”建设为抓手,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党组织体系,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党支部为核心,居民代表、志愿服务者、楼栋长等为骨干,把党组织延伸到邻里间、队伍聚集到邻里间、资源下沉到邻里间、矛盾化解在邻里间,逐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潇湘晨报记者黎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