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别让你的“文化体力”告急
创始人
2025-04-06 09:43:57
0

浙江宣传:别让你的“文化体力”告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和琐事,却渐渐忽视了文化的滋养。文化就像我们身体的力量源泉,给予我们精神的支撑和灵魂的慰藉。如果任由“文化体力”告急,我们的心灵将变得贫瘠,生活也会失去那份独特的韵味。从传统的戏曲到古老的技艺,从经典的文学到深邃的哲学,每一种文化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重拾文化的瑰宝,让“文化体力”充盈起来,让生活因文化而更加精彩。


随着时代进步,我们看似“触手可得”海量的书籍、影视资源,“足以极视听之娱”,但有时却不免感到力不从心。当读不进书也追不动剧时,有不少年轻人调侃自己“‘文化体力’不足”。

“文化体力”指的是我们在工作之余开展文化休闲活动所需的精力。这一概念的兴起,折射出人们对深度文化体验“可望而不可及”的隐忧。

读者在敦煌书局阅读区看书 图源:新华社

统计显示,全球每天产生约2.5万亿字节数据,有人将其类比为5000万部高清电影。有研究表明,在海量数据面前,人均注意力不过数秒而已。当许多人的“文化体力”消磨在碎片化信息的“流水线”中,就很难拥有美好的文化体验。因此,个体亟需提升“文化体力”。

用“深阅读”替代“电子榨菜”。有人感慨,一旦拿起手机,“本想佐餐开胃5分钟,回过神来却虚度半日”。“电子榨菜”看似充实了时间,实则让人陷入“黑洞”,甚至患上“信息过载综合征”。而“深阅读”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不仅能让我们变得更加专注、平和,更是重塑大脑、培养高阶思维的重要方法。“深阅读”由此被称为“心智的举重训练”。像我们在阅读《红楼梦》这类经典名著时,不止于理解故事情节,更是进入了“大观园”的世界,精神得到滋养、思维得以锻造、认知进一步打开。

用“深思考”化解“AI焦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这一观点说明学与思密不可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绝大部分知识“搜一下”就能获得,人工智能更是初显整合、分析的能力。此时,人类能够凭借自身深度思考、跳跃思考的能力,形成远见和创见,就显得不可或缺。技术缺乏灵魂,而人脑的思考不但整合碎片化认知,更注入了深邃思想、幽微人性、复杂情感,这才是“人”的价值所在。

用“深感知”破除“悬浮感”。“文化体力”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对真实生活的深度感知。当我们捧着手机,以为翻阅了整个世界,实则只是加了滤镜的“伪体验”。虚拟世界的“五光十色”,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体验感、敏锐度和互动性,容易使人陷入“悬浮”“虚无”。去寻山赏花、观云听雨、对坐面谈,我们才能触摸自然人文的神奇、日常生活的美妙,构建起丰盈的精神世界。

图源:“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

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安泰的无穷力量来自于大地母亲。在中华大地上生长的我们,要想拥有强健的“文化体力”,就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善于从中华文明中汲取丰厚的智慧和营养,更好地明晰“我是谁”“我向哪里去”,做好该做的事情,担起该担的使命。

当好“剧作者”。有学者说,黄帝、炎帝的传说,决定了我们的身份;补天、填海、追日、奔月的传说,则决定了我们的气质。5000多年中华文明,是世界唯一没有中断还延续至今的古代文明,其“长寿秘笈”首先在于强大的文化主体性。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让我们得以长期保持民族品格和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人,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剧作者”。拥有强健的“文化体力”,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文化学习和实践中,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提升文化主体意识,成为文化主体性的建设者。

成为“深潜者”。文化本非功利之事。浅尝辄止、浮光掠影、急火猛攻是最需要避免的文化心态。甚至还有个别人以传统文化之名标榜自身,或牟取不当利益。事实上,增强“文化体力”,尤需要“深潜”的姿态,始终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正如有学者所说,“由跟风而入虔敬,由装饰而入审美,由被动而入主动,如果做到这三点,庶几可谓真风雅”。“澄心静虑”方能“有所悟觉”,常常感知、接触、研习、体悟,我们才有照见历史、望见来路、洞见未来之可能。

化身“长跑者”。马拉松长跑中,生理体力固然重要,但自身调节力、意志力等“软实力”,决定着一个人最终“跑多远”。增强“文化体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趁早行动、久久为功,作为终身的习惯。

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历过数次“至暗时刻”,社会上也曾出现过“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以洋为尊”“崇洋媚外”等心态。但无论风吹雨打,内生的精神意志不灭,甚至在逆境中萌发出更新的智慧,迭代出更顽强的生命力。所谓“文化体力”要强健起来,就要有这样一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积尺寸之功,立长远之业。

图源:视觉中国

人活在文化的意义之中,离开它,生活将无所附丽。前路漫漫,如何从当下着手提升“文化体力”?笔者有三点想法。

让经典永流传。个人的“文化体力”,其实和养育他的文明息息相关。文明越是厚重又充满活力,“文化体力”越能丰沛而不断生长。“泱泱华夏,浩浩九州”,对个人而言,浩如烟海的历代文艺精品,携带着中华文化基因,刻进每一个中国人的DNA里,时时映照人生,驱动我们向前走。当我们对未来感到迷茫时,不妨勤读经典,从中寻找答案、汲取智慧;当我们被算法规则困住时,更应该主动走出去,到博物馆、音乐厅、广阔大地中,去感受穿越时空、打动人心的力量。

让创新成自觉。在这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不日新者必日退”,如何扎根“本我”、塑造“新我”,是时代命题,也是人生课题。中华文明“内置”创新力,具有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精神,以及不惧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品格。《哪吒》闹海,“文博热”“非遗热”“国学热”持续升温,汉服经济造就百亿蓝海……都是中华文明不断返本开新的生动例证。如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数千年的积淀中焕发蓬勃生机,仍需要我们以实践作答。

让你成为你。有人说:“读过的书,哪怕不记得了,却依然存在着,在胸襟的无涯,在精神的深远。”面对春雨大海,即便同样吟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诗句,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独有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唱句让无数海外游子泪流满面,但想到的不一定是同一条河流……不妨放下手机、放慢脚步,在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中、在独特的油墨香味中、在一帧帧电影画面中,与智慧的灵魂隔空击掌,修炼足以对抗庸碌琐碎、抵御世事无常的精神力量。浸润着文化,细微地体悟,让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中华文明代代不已、生生不息,万古江河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身上。强健我们的“文化体力”,定能逾山越海,去往更为辽阔的世界。

相关内容

原创 ...
西北大地上,有一座历经千年仍光彩夺目的文化古城——西安。作为陕西省...
2025-09-14 13:42:08
原创 ...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火车站往往象征着城市的现代与宏伟。高铁飞驰如风...
2025-09-14 13:42:07
原创 ...
在广东省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韶关。它宛如岭...
2025-09-14 13:38:38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最近我来到广东省云浮市的新兴县游玩...
2025-09-14 13:38:23
(走进中国乡村)从“晒秋”...
中新社 合肥9月14日电 题:从“晒秋”到“售秋” 皖南古村文旅焕...
2025-09-14 13:37:50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广州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2025-09-14 13:37:32
原创 ...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广州的商业活力...
2025-09-14 13:37:05
2025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与保障中心主任蔡嘉璇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三天...
2025-09-14 13:36:55
原创 ...
1942年,凌少农为了购买布料与日本商人接洽,面对对方疑惑的目光,...
2025-09-14 13:34:17

热门资讯

以军一天内三发撤离警告,再次袭... 总台记者获悉,当地时间14日,以色列空军发射导弹,摧毁了加沙城伊斯兰大学一栋用于安置流离失所者的建筑...
众名宿射门力量挑战 德罗巴复刻... 众名宿射门力量挑战 德罗巴复刻经典动作
这氛围真的棒!实拍英博2-1新... 这氛围真的棒!实拍英博2-1新鹏城 球迷看台庆祝
西藏军区某部昆木加哨所临退役老... 抵达目标点位后,临退役老兵杨海勇(左)带领新兵孙小辉观察点位周边情况。 本报特约记者 陈武斌摄 9月...
原创 为... 连续在日本横滨冠军赛和欧洲大满贯无缘男单冠军的国乒男队,在2025年澳门冠军赛上,一共派出了六名选手...
有实力的高尔夫球车生产企业选择... 高尔夫球车选购指南:山东军正脱颖而出 在高尔夫球场、旅游景区等场所,高尔夫球车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交...
田径世锦赛丨牙买加选手塞维尔男... 当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202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中,牙买加选手塞维尔夺冠。 9月1...
江西省委书记走进村民家中,拧开... 编辑 | 高语阳 《江西日报》报道显示,9月13日,江西省委书记尹弘深入武宁县调研抗旱和农村供水工...
个个是重大技术突破!北京首台(... 近日,北京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企业首次在服贸会上集中亮相,助力技术成果走向国际、对接全球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