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赛博世界仿佛正逐渐陷入“末法时代”。在这片虚拟的疆域中,虚假信息肆意横行,真相被掩埋在无尽的谣言与误导之下。社交媒体上,各种极端观点和恶意攻击此起彼伏,理性的声音被淹没。网络暴力频发,人们在虚拟空间中失去了基本的尊重和道德底线,肆意伤害他人。科技的发展本应带来进步与和谐,然而在美国的赛博世界里,却仿佛进入了一个秩序混乱、价值扭曲的境地,让人不禁担忧这个“末法时代”将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冲击与灾难。
在《中国小伙,靠玩抽象营销破圈海外市场》一文中,我们分析了Tony homie破圈的底层原因,在于美国社会各种价值观和立场的割裂和对立。
这种情况由来已久,有其深刻的成因,且在美国不长的历史中各个主要阶段皆以不同的面貌表现为具体的社会现象,可以说是一条研究和观察美国社会的重要线索。
而在各种类型的价值观战场上,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主战场,就是种族问题的战场。种族问题谈起来可以相当复杂,但要概括也挺简单,就是有的人认为一些种族更配生存在这个星球上,而另一些种族则要么不配生存,要么只配作为工具存在。
在以言论自由自我标榜的美国社会中,关于种族问题的讨论横跨政治、新闻、商业、学术、艺术几乎所有领域。严格讲Tony homie属于制造业,但使他破圈的内容和行为,又其实可以归为演艺行业,所谓的show business。
Tony在采访中也提到了,他是受Russell Peters、Jim Jefferies等人的影响和启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形式。而在这个赛道上,Tony确实只能算是后辈,其实Russell Peters和Jim Jefferies也都只能算后辈。show business(演艺圈)和standup comedy(单口相声)行业,早在60年代就开始挖掘这座金山,并且诞生了许多巨匠。
△Russell Peters(左)和Jim Jefferies(右),相信好这一口的小伙伴多少对这两位有点眼熟
同样是在六十年代,黑人演员也开始在单口相声领域获得全国性的关注,Dick Gregory、Bill Cosby等一批黑人演员在各大城市的夜场,甚至全国性电视节目上崭露头角。
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特征,但同时也有一些自觉性地,这批黑人演员拒绝用自己的肢体来搞笑,而将表演幽默的来源根植于对当下政治、社会生活和种族议题的讨论中,而出于种种原因,这种讨论更多是以对自己种族群体的自嘲表现出来的。
作为黑人演员,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策略。事实上,少数族裔通过自嘲来搞笑,在美国社会的语境下是一种政治正确。少数族裔也利用自己的身份特征和这种政治正确,通过单口相声等形式来参与到社会议题的讨论。而这种看似热闹,但实际离权利中心较远的参与方式,又恰恰反照出少数族裔在社会中的卑微地位。
△从Bill Cosby到欧阳万成
时间虽然过去了60多年,但是少数族裔在美国社会中表达自己的渠道和方式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仍然是符号化的“中国人”。在我看来,《硅谷》中杨建的角色,与傅满洲根子上没有太大区别,可见一部分人对其他族裔的刻板印象和偏见是根深蒂固,代际传承的。
我们必须要注意和警醒的是,当在主流媒介或者说能上的了台面的媒介,你能看到这样的对某族群刻板印象的刻画时,这角露出来被我们看到的冰山,在水下可能是难以想象的情境。
比如一个名叫Paul Miller的,花名包括“真人小丑”(Real Life Joker)、“右翼谜语人”(Right Wing Riddler)、“吉普赛十字军”(Gypsy Crusader)等。从这些花名你大概猜的出来这哥们是个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懂相面的朋友可以先别往下看,分析一下Paul Miller的面相
据wiki上的资料,保罗·尼古拉斯·米勒出生于1988年8月11日,是一个以"吉普赛十字军"等名号行走网络的白人至上主义者(white supremacist)。
美国司法部的起诉书和民权组织的档案里,他的标签是反犹主义与种族主义。而事实是,他反一切少数族裔。作为一个极端右翼分子,Paul Miller反少数族裔、厌女、反移民,宣扬种族战争。他之所以“出名”,是源于在Omegle上与网友对线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