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媒体领域,AI 是否能取代主播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从凤凰卫视的一档节目中或许能找到些许答案。凤凰卫视以其专业的新闻报道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节目中的主播们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深入的解读,将新闻传递给观众。他们与观众建立起了情感连接,让观众感受到新闻的温度。而 AI 虽然可以快速处理和播报信息,但缺乏人类的情感和个性。在传递复杂情感和深度解读方面,主播们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至少在目前,AI 难以完全取代主播的位置。
导 读
“最近被《发现新主播》拿捏了,凤凰卫视这次搞大事情,选出的人未来说不定能撑起主播半边天。”“全程跟着追下来,这节目真的是一股清流。”
3月20日晚,历时近半年的凤凰卫视《发现新主播》选拔活动落下帷幕。来自海内外各大高校及社会从业者的8位选手进入总决选终选,在精彩的比赛中斩获殊荣。
这既是一场传媒人才招募行动,也是一档新型选拔类节目。《发现新主播》在凤凰卫视海内外各新媒体端同步播出。截至目前,节目总传播量超9.3亿,登上热搜、热榜30次,并在社交媒体引发广泛热议。
如今,传媒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唱衰媒体的声音不绝于耳。为了“活下去”,频道关停并转、降本增效、缩减招聘规模,成为很多媒体的无奈之举。
传媒大环境不景气,凤凰卫视却“逆流而上”,面向全球公开遴选有志于从事国际传播工作的新生代主持人、主播、出镜记者,并将其打造成为一档现象级节目。
这传递出哪些信息?
主播仍是“当打之年”
AI浪潮席卷之下,AI主播频繁亮相。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到地方媒体,已有多家媒体机构推出AI主播。
今年春节期间,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的《杭州新闻联播》节目,创新使用AI数字人进行新闻播报,且做到了0失误率,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凭借良好的播报能力、逼真的形象,AI主播与传媒业深度融合,改变了内容生产方式。其亮眼表现,引起了“AI是否会取代新闻主播”“播音主持专业会不会失业”的话题讨论,也再次引发唱衰传媒行业的声音。
凤凰卫视的这次选拔行动、《发现新主播》这档节目,其实就是对“AI是否会取代新闻主播”这一问题做出的最好回应。
全球知名高校在校生、中央及省市级媒体的职业主持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因相同的新闻理想和职业方向,齐聚《发现新主播》的舞台上,他们凭借优秀的表现,展现了作为主播界实力和潜力人才,所具有的专业能力和鲜活个性是AI主播不可替代的。
遭遇突发意外时,AI主播可能无所适从,甚至“宕机”,而优秀的人类主播的优势就显现无疑。
《发现新主播》总决选专门设置了各种意外突发状况的考核环节,在事先完全不知情的前提下,选手们如何应对充满悬念,成为一大看点和亮点。
作为全场年龄最小、经验为零的选手,陈焕文对新闻的解读有条不紊层次丰富,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也应付裕如。无论中途出现哪些人为设置的障碍,他都沉着且有底气地沿着自己的逻辑主架构,将所有新闻内容串联讲解完毕。
这让陈焕文收获了一致好评。观察员大牛为此调侃道:“我觉得最牛的处理器不是什么奔腾几,而是陈焕文的头脑。”
真实的情感和人性的温度,是新闻传播的灵魂所在。人类主播在播报时拥有语气、表情、情感,并拥有创造性,而AI只能是播报机器,且缺乏真情实感。
有着16年从业经验的赵燕霞,将特朗普比作一名地理老师和购物狂,以趣味性的语言,向观众讲述晦涩难懂的政治新闻。观察员胡一虎称赞赵燕霞的表现:“你把所有国际新闻那些枯燥的(东西)通通拿掉了,拉近了跟全球华人的距离,这不是AI所能取代的。”
有意思的是,在总决选终选的最后环节——组队辩论,辩论主题是“AI最终会战胜人类吗?”。《发现新主播》设置这一话题,让选手们自由辩论,既是对AI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这一公共话题的关注,也是在观点争鸣中寻求答案。
目睹年轻人的慷慨陈词,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做点评时表达了自己对该话题的思考:AI在未来是否能战胜人类,尚且不知,但绝对不会取代主持人这个职业。是选手们的表现,让她确信这件事一定不会发生。
在《发现新主播》的舞台上,无论是有工作经验的资深主播,还是未来的主播新人,他们的专业能力、业务素养都彰显出:AI时代,新闻主播仍然是“当打之年”。
何以“清流”?
既是一场传媒人才招募行动,也是一档高品质的新型选拔类节目,《发现新主播》被网友评为“一股清流”,原因何在?
主要原因在于,选拔环节流程全面,考核严格、强调真实性、实操性。
从流程来看,《发现新主播》分为海选、初选、复选、终选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设置了不同的考核科目,并实现晋级PK。比如,在初选环节开始对选手的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个人特质进行考查,复选、终选环节进一步测试选手的专业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从考核形式来看,《发现新主播》侧重多维度考核选手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工作场景下的专业表现,这是其最大的特色与亮点。
比如,在总决选终选环节,《发现新主播》设置了实时解说考核。选手们在上场前,并未看过屏幕上的视频,他们仅对视频主题和新闻背景有一个简单的了解,解说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日常知识积累和赛前的准备,也考查临场的即时反应能力。
在“双主播亮相”环节,六组选手两两搭档,轮换主播、记者身份,模拟深入世界各地的新闻现场,做连线报道。一方面,置身不同新闻现场的选手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镜报道,并回答主播的追问;另一方面,当值主播要准确掌控报道节奏。
而在难度升级的“主播当值”环节,8位选手分别模拟凤凰卫视四个名牌栏目的主播,除了在极短时间内消化记忆播报内容,还要即时应对各种意外状况的考验。这种几近真实的工作场景,是对选手们专业能力、心理素质、知识储备等综合实力的一次大考。
比如,选手林鹤轩在以普通话、粤语双语模拟播报《军情观察室》时,面临提词纸被撤掉的突发情况,衔接自然、顺畅完成,并且把刚发生的意外情节作为比喻巧妙融入到新闻解读当中,引发观察员和观众会心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