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8分钟
如果你不是渣老师,你破什么大防?
文/晏凌羊
01
我把给小孩讲课的内容记录下来,没想到会让那么多人破防。
TA们表达的主旨只有一个:你讲得不好,我讲得才好。
OK,那你把我拉黑,然后,自己去开课讲啊。
后来我一看他们的ID内容,原来是老师啊,嫌我抢饭碗了。
我评价“有的老师”是渣渣。她说:你网暴我?!
这两天被几个老师抬杠,让我感到某些老师的思辨能力和精神状态好恐怖啊。我真是被气到了。
比如,你在题干中明明说的是“某些渣老师”,然后,TA不代入那些“好老师”的情况,而是代入这些“渣老师”的情况,一整个大破防。
又比如,自己没啥水平,看你在网上分享给自己孩子讲课的内容,嫉妒心和证明欲立马就上来了。
不是,大姐,我抢你饭碗了吗?你在本职工作中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夸奖太少了吗?连这点荣誉,你都看得上,都要来争?
我真的大跌眼镜......TA们是怎么混到教师队伍里去的?靠的就是阅读理解能力不行,还是精神状态有问题?
他们能不能说一下自己是哪个学校的、叫啥名字?我提醒广大家长避坑。
这要是把孩子交到这群人手上,是多可怕一件事啊?!!!
正常老师看到网上其他人讲到自己授课的内容,表现是这样的:“咦?这个解释角度,好像不错,讲起来也不需要几分钟,下次我给学生讲了试试看。又或者:这个角度,好像也不大行,我去找找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角度,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看到网上其他人讲到自己的授课的内容,再看到评论区一片夸赞声,怒从心头起,开口就是:
“为什么这么多人夸她啊,还有没有天理?!这是来抢我饭碗了啊!她讲的一点都不好!学生都不爱听!要跟我一样讲,才有效果!你们瞎眼了吗?不要关注她!要来关注我!”
嫉妒心如此之强的老师,你确定你真的有你自己认为的那么牛逼吗?某些老师,一旦披上了老师的皮,就觉得自己特权威了还是咋的?
考个师范院校,再考个教师资格证,很难吗?你高考录取分数线才多少?别人不去当老师,是因为当老师门槛太高吗?
2022年全国共有专任教师1880.36万人,你只是一千八百万分之一,你很牛吗?牛到博主把教给自家小孩的内容分享到网上,都要来凹优越感的地步。
嫌别人抢你饭碗了啊?你确定你的饭碗,别人看得上?
水平和师德很差的老师,多了去了。真以为披个老师的皮,你就是辛勤的园丁、烛光里的妈妈了?
我认识的、有点B数的老师,看到别人在网上给自己孩子讲知识,不会那么轻易地产生嫉妒心,不会那么迫不及待去别人评论区刷存在感。
相反,他们一直在学习。
就拿我的高中老师群体来说,那批高中老师中,唯一具备学习能力的,就是我的语文和英语老师。
其他老师,几十年过去了,还是那个照本宣科、鬼迷日眼的样子。
我说某些老师,是不是在家长一声声的恭维声中,已经失去了照镜子的能力?你以为人家家长恭维你,是因为你业务水平高,而不是孩子作为人质在你手里?
02
不可否认,这世界上确实有很多很好的老师。
但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状元,也有渣渣。
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常识。
而一个具备最起码的思辨能力和胸怀的人,不会因为别人评价某个老师照本宣科,就立马产生“你怎么骂我”的应激反应——你是你,别人是别人。
也不会因为自己关注的博主分享自己教孩子的内容得到了别人几句夸奖,就嫉妒心上头,对别人进行挑刺、贬低,自己又讲不出个所以然。
真的,只是一个老师而已,你牛逼不到哪里去。全国那么多老师,但优秀的老师凤毛麟角。你破什么大防?
说句伤某些人自尊的话......从我过去四十年的人生经验来看,我觉得教得好、聪明的那一拨老师,好多已经升任校领导、调去了衙门条线或是另谋高就了。
只有那堆自以为是的人,还沉浸在“谁都没我讲课讲得好”的优越感中,看别人给自家孩子讲个课,都要跳出来刷优越感。
真以为照本宣科讲课是个多么了不起的技能?不是我鄙视你,就你教学生的那点东西,我也会,甚至可以做得比你好。
但我做过的任何一个工作,哪样是你能胜任的?哪样不能对你形成降维打击?某些专业的东西,你连边都摸不到。
还有很多老师,甚至不如自己的学生优秀。这是常识。
课堂上被学生问到哑口无言、根本接不住学生的茬,只会恼羞成怒让学生滚出去的老师,也多了去了。
一般情况下,别人尊重你,只是因为你在讲台上。大家尊重的是秩序,不是你。
我自己现在也会出去讲公文写作之类的课程,但这点B数,我一直有。台下听课的人当中,一定有水平比我还高的人,但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们没法站到台前来。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水平很高的人,也有滥竽充数的人。这也是常识。不要因为自己身上有个什么标签,别人对你表示出起码的尊重,就真的觉得自己牛逼大发了。
相反,我认为老师(相对来说)是比较单纯的一个群体.....因为成天对着学生,象牙塔内的人际关系也相对比较简单(你去官场试试),社会接触面太窄。
当中小学老师的门槛,可比做很多职业低多了。
03
不要怪我世俗、势利,我觉得一个人的智商和能力水平到底在哪个区间,最公正的衡量标准,就是:赚钱能力。
我说的是,纯靠自己赚钱且拿得住钱财的能力。别人给你钱或是钱到你手上过了一遍又溜走的,不算。
为什么?因为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源。绝大多数人在世界上忙活一场,都是为了钱。
赚钱,是全民参与度最高的一项活动。而且,钱本无善恶,更不记名,它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流向最应该去的地方。
纯靠自己的赚钱游戏,就是参与度最高、法则最公平的一场游戏。
我对于那些纯靠自己赚到大钱的人,会高看几眼。
这说明,这个人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人家或懂得看趋势,或懂得抓机会,或懂得配置资源,或思想敏捷+行动力强。
看到这样的人,我第一反应是去观察、去学习、去模仿、去结交,而不是去抬杠、去找茬。三人行,必有我师。
而这个“师”,不需要 教 育 部门颁发证书。对方有比我高的地方且愿意给我传道授业解惑,那就是我的“师”。
我自己不算赚到大钱的人,但相比某些中小学老师么,那是赚太多了。
但有时候,跟某些老师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某些老师是人好、教学水平也高、接人待物能力也很在线,某些老师就......把家长也当成学生训,当学生来管理甚至统治。
面对这种老师,我表面恭顺,毕竟孩子作为人质在TA手里,但内心里已经翻了几百个白眼:你真以为自己是什么东西?熬过这几年毕业后,谁TMD还记得你个狗登西。
04
我也想起我高中一个物理老师,男的。
早些年他也是能考上大学的人,当后来可能是在学校里犯事儿了还是咋样,没能拿到毕业证。
我们是大山里的高中,那时候很多大学毕业的老师都倾向于留在昆明等城市,不愿意回老家。他愿意回,那学校也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也还是让他来教我们物理了。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是个中年男人,大概四十来岁。
在我的印象中,他非常严肃,课程也讲得一般(尤其是相比数学老师激情澎湃的演讲,他的课程偏照本宣科,听得人昏昏欲睡)。
反正老师怎么讲,我们就怎么学,但相比其他班,我们班绝大多数同学的物理成绩都不行。只有自学能力强的人(比如我),才能拿满分。
这位物理老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他当众打了我们班一个男同学一耳光,打得非常重,把人家嘴角都打出血了。
男同学被当众打了一耳光以后,可能是痛,也可能是羞,眼泪立马噙在眼里,但强忍着不让它掉下来,只是灰溜溜回到了自己座位。
而物理老师打人的原因,只不过是那个男同学在上自习课的时候太兴奋,跟周边的同学打闹;他提醒了一次,男同学还是没能压制住兴奋。然后,他就上手了。
那一巴掌,打得特别响亮,也让人特别难堪。一般情况下,老师惩罚学生,学生大多是表示可以理解的,但那一次除外。连我这样的围观者,都在那一巴掌之后,开始厌恶物理老师,觉得他做过分了。
那时候我学业也很忙,加之很快我们就文理分班,没有太关注男同学的动向,只知道男同学后来考上了国内双一流重点大学。
后来,我们在广州遇到,也不是常联系....我知道他从体制内单位离职创业了,比我离职还要早;而且,公司做得还不错。
他如今也到了那个物理老师当时的年纪,但论成就,论为人,论各方面,都比那个物理老师四十岁的时候优秀太多了。
其实,为人父母也好,为人老师也罢......你只是孩子们的一个人生渡口而已。不是因为你暂时站在了上位者的位置上,你就真的比孩子们高。
有的孩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你曾经达到的高度,但还有更多人是“种子选手”。
给人家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人家能长成参天大树,而你终身最高的成就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一棵狗尾巴草。
控制自己的傲慢,弄清楚哪些东西是你自己拥有的,哪些东西是别人给的光环,也是一个人有B数的表现。
05
我回忆了一下我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遇到的老师.....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差到这种地步的,真的没有。
“有的老师,业务能力、人品都不行”,是如何跟“我是老师,你这么说老师,你就是在骂我”等同起来的?
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思辨能力都不至于差到这种地步吧?
TA们的表现,再一次刷新了我对老师入职门槛的认知。
我作为家长,感觉如果我的孩子摊上这样的老师,简直TMD就是一个大悲剧。把孩子交到这种人手里,这不浪费孩子的时间吗?
真的,同志们,为了孩子的教育,咱们还是要往大城市跑。大城市招聘老师的门槛高......像深圳,很多中小学的老师都是清北毕业的才要了。
大城市的老师不一定素质都高,小城市的老师素质也不一定低,但大城市老师的“含SB率”至少可以少一点。
学历是在贬值,但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还是争抢重点学校的学位?
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优质资源,尤其是师资、生源,都是稀缺的。
而优质,意味着“含SB率低”。
真的,如果你的孩子遇上一个SB老师或者SB同学,而这位SB的破坏力比较大的话,真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心理阴影。
我一个朋友给小孩挑初中的时候,有一所私立学校特别喜欢,但小孩成绩达不到。如果要交赞助费的话,大概是三十来个,就读初中这三年。
她当时觉得性价比不是很高,还在群里跟朋友聊:“算上学费,三年就得六十万,只是读个初中,有点不划算呀。”
结果,群里一个朋友说:好的学校,SB老师和SB同学少。
她一听这话,再想到人群中那些SB曾经给自己带来的困扰和麻烦,而自己也负担得起,就准备掏钱让孩子去那个学校。
我觉得只要好学校的“含SB率”少一点,好学区的硬需求就永远存在。
上一篇:开学啦
下一篇:林光清:20年献血量超1万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