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山聂氏春祭:见证民族融合》
昇山聂氏的春祭活动,犹如一幅展现民族融合的生动画卷。在春祭之时,聂氏家族成员从各地汇聚而来。仪式中,传统的祭祀流程庄重而肃穆,那缭绕的香火、古老的祭文诵读,传承着家族的历史文化。这里有不同民族背景的家族成员参与,他们带着各自民族的特色文化元素,却在共同的家族祭祖活动中和谐相融。汉族的传统祭祀仪式与少数民族成员带来的独特习俗相互交织,大家不分彼此,在对家族根源的追溯中,共同构建起包容、多元的氛围,深刻地见证了民族融合的美好进程。
村民穿着满服表演新店腰鼓。记者 朱榕 摄
13日,纪念聂氏先祖入闽366周年暨昇山聂氏春祭举行,在回族、畲族、高山族嘉宾见证下,聂氏满族村民穿上满服、敬拜祖先,并举办敬献哈达、新店腰鼓等深具满汉特色的文化活动,展现了充满活力的特色文化和多民族团结氛围。
和汉族正月十五“闹元宵”不同,满族聂氏在每年正月十六这天举行春祭,九月初九举办秋祭,春秋两祭在当地已沿袭数百年。
新店镇赤星村原名昇山村聚居着满族人口230余人。据聂氏家谱记载,明末清初聂氏先祖聚五公入闽,其中一支聚居榕北郊猫头山下即今日赤星村,繁衍生息十五代。昇山聂氏和林则徐还有一段渊源。聂氏传至聂圣言一代,家境富裕,家中自办私塾供子弟读书。有一日聂圣言到城中办事,看到年仅十一二岁的林则徐天资聪颖,起了爱才之心,便找到其父林宾日邀请林则徐到昇山私塾一边读书一边帮工,林则徐在聂氏祠堂读书,在昇山放牛,闲暇时还经常到昇山寺游览。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与好友郭柏苍和李惺同游儿时记忆中的昇山,留下了最后一段摩崖题刻:“道光庚戌夏,邑人林则徐、郭柏苍同蜀李惺游升山寺。”这也是福州现存的唯一林则徐摩崖石刻。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原教授甘满堂认为,社区型、家族性的祭祖文化一般只有汉地才有,满族祠堂见证了福建满汉融合的历史。(记者 朱榕)
下一篇:闽安“板凳龙” 火到六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