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医保买华为手表:医疗账户不应被“薅羊毛”》
医保,本是为民众医疗保障而设的重要制度。然而,刷医保购买华为手表这种现象却违背了医保的初衷。医疗账户的资金是用于民众看病就医、购买药品及必要的医疗服务的专款。如果被用来购买非医疗类商品,就如同被“薅羊毛”。这不仅是对医保资源的不当占用,更可能影响到真正有医疗需求的人获取资金支持。医保管理应加强监督,明确使用范围,确保每一笔医保资金都能合理地应用在医疗保障领域,维护医保体系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
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期有多地网友分享,在药店刷医保个人账户金额在药店购买华为WATCH D2,被质疑是否违规使用医保。
多家药店的工作人员称,这一产品属于医疗器械,可以使用医保,每人限买一件,且需现场激活。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该款产品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由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通过。
目前,宁波当地医疗保障局已对此类售卖叫停,工作人员称内部正在讨论华为WATCH D2能否使用医保结算。
对于“刷医保买智能手表”这一行为是否合规,仍有很大争议。公众争论较多的点在于,智能手表并不属于单一的医疗器械,其娱乐、通讯属性的附加功能远多于医疗功能。
如果按照医疗器械的标准,那不止华为手表,市面上多款品牌的智能手表(例如Apple Watch、OPPO WatchECG版)也都能轻松纳入范畴。
需要有关部门认真考量的是,如果默许此类智能手表能刷医保,那么后续其他类型的电子产品也加入一些健康检测功能,并拿到了相关医疗器械执照,是否都可以使用医保账户进行买单?由此带来的“破窗效应”不能忽视。
近年来,能跨界医疗的产品不只有智能手表,部分药店在医保个人消费上动了“歪心思”,上架一些械字号的面膜、隐形眼镜,方便用户“薅羊毛”。
医保资金本就该用于基本医疗需求,若不严格界定医保使用范围,可能导致医保资金滥用,引发更多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监管部门不仅要管更要“细”,细化医保资金使用的规则,对医保资金的合理使用进行严格界定,确保医保能真正用于医疗,让每一分钱都用于切实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