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看洋人出洋相,或许部分源于一种长期以来文化交流中的复杂心理。在过去,西方文化带着一种强势姿态进入我们的视野,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傲慢。当看到洋人在一些情境下出洋相,这打破了他们一贯被塑造的那种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形象。这像是一种心理上的“平衡矫正”,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文化群体都是平等的,都有出糗的时候。而且,从好奇的角度出发,洋人由于文化差异所做出的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满足了我们对异国文化别样的窥探欲,这种反差带来新奇感,成为我们爱看这类场景的潜在原因。
出洋相,原本指的是国人在海外,由于文化差异很难入乡随俗,从而闹出的笑话。
反过来老外想要融入我国习俗,他们出的洋相可更是大大方方。
这跟西方人的性格有关。
热衷表达情感,高度自信,忽略集体的负面看法,让他们在互联网上大出洋相。
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这话在这会儿就显得不那么正确了。
你不尴尬,别人收获了笑话。其乐融融,壮哉中华。
随着洋人大量涌入国内平台,出洋相的信息推陈出新,我们乐此不疲。
相信你已经看过了不少,但绝不会厌恶。除了那些老一套吃里扒外刻意献媚的商业之举。
自然流露的水土不服才是人们爱看的东西,真诚才是必杀技。
洋人出洋相,首先集中在机翻。
互联网拉进了不同国家人民的距离,机器翻译是最大工具。
虽然人工智障,但这是生活,又不是去开会。露怯反而彰显了机器背后人的鲜活。
老外不知道自己犯了忌讳,我们也只会觉得他们错得可爱。何乐不为。
这不得不让人产生思考。
想要交流,首先得使用对方能懂的语言。使用语言,首先得开口。那就得厚脸皮,不怕出错。
担忧出错,搞得邯郸学步,反而越发内耗封闭,越不敢迈出去。
洋人给了我们很好的错误示范。说错也没什么了不起,反而显得蛮有个性,有些俏皮。
学习一门语言,通俗,流行的东西最好入手。所以脏话、网络语总是学得很快。因为饱满的情绪是认知和传播的最佳土壤。
想象下自己是老外,听着语气带感,被怼的人一脸懵,这话就更具备很强的功能性,你想立马学起来。
标不标准不重要,情绪得拿捏到位。喜怒哀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哪怕嘴里跟含了个汤圆和不圆,你也觉得自己相当s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