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委垃圾分类现场体验活动》
市城管委开展的垃圾分类现场体验活动意义非凡。活动现场,各类垃圾投放设施整齐摆放,标注清晰。市民们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工作人员细致的讲解,深入了解不同垃圾的分类标准,像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区别等。大家亲自操作垃圾投放,从最初的有些犹豫到逐渐熟练准确。这种体验活动让垃圾分类知识不再抽象,以直观的方式深入人心。它不仅提升了市民的环保意识,更为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垃圾分类达人见证“变废为宝”
市城管委开展垃圾分类现场体验活动
垃圾分类达人在红庙岭循环经济产业园了解资源化焚烧发电运行情况。(市城管委供图)
在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开始前夕,11日上午,在市城管委组织下,25名福州垃圾分类达人走进垃圾分类的前中后端,参观学习垃圾分类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他们年龄不同、岗位不同,却有共同心愿:学到更多垃圾分类知识,提出更多分类建议,并将之传递给更多人。
走进岳峰镇桂溪社区保利香槟国际小区,身披墨绿色“外衣”、全通透玻璃门装扮的垃圾分类屋令人眼前一亮。大到屋亭外观设计、格局布置,小到门窗上张贴着的垃圾分类活动预告、垃圾分类投放数据,条块清晰、一目了然。来自泰禾物业的垃圾分类达人叶晓春一边看一边不忘拍照记录,他将之称为垃圾分类屋中的“活教材”,“回去后,对照着想想如何从软件和硬件上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意愿”。
当天,不少垃圾分类达人第一次走进全省规模最大的半地下式垃圾转运站——洋里城市管理综合体。倘若不是工作人员介绍,谁也想不到,眼前这座带有大片绿地的公园式建筑竟然是一座垃圾转运站。通过采用国际领先的压缩、转运、除臭、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转运站每天能转运800吨生活垃圾,还闻不到异味,也看不见垃圾。垃圾分类达人钱卫泽不禁感叹,“果真是用好关键科技,垃圾分类事半功倍”。
在体验活动最后一站——红庙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垃圾分类达人阚小冬将记者带到园区生态文明展馆内的一张垃圾循环利用图前,激动地分享,“以前,我以为所有垃圾最后都是一把火烧掉,但从没有想到,在垃圾分类后端,垃圾可以变成生物柴油、肥料、电能和砖块,实现变废为宝”。
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后还将组织更多人参观这类垃圾分类前后中端设施,让群众更多了解分类及处置全过程,明白政府的投入与决心,让利国利民的垃圾分类理念更加入脑入心,取得实效。(记者 沐方婷 通讯员 许流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