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走进琅岐探寻“菜篮子”幸福工程发展变迁》
周五,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来到了琅岐。这里是“菜篮子”幸福工程的一个重要展示地。踏入琅岐,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画卷展开。曾经,琅岐的农业或许只是传统的耕种模式,满足基本的供给。随着“菜篮子”幸福工程的推进,如今这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蔬菜瓜果的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养殖产业也更加科学化、规模化。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琅岐的“菜篮子”正以全新的姿态保障着人们的幸福生活,见证着时代发展下农业的蝶变历程。
小朋友,可以生吃还会爆浆的玉米,你吃过吗?水果玉米、牛奶玉米、甜糯玉米……你听过这些名词吗?播下不同的玉米种子,能长出什么样的玉米?在福州琅岐,我们找到了答案!
今年5月1日,本报写作训练营开展首期活动,小营员们走进琅岐“菜篮子”基地,感受到了“种子的力量”。
小小“菜篮子”,关系大民生。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体验“种子的神奇之旅”,6月28日,本报写作训练营将再次走进琅岐,了解福州“菜篮子”幸福工程的发展变迁。
三四十年前,福州有句俗语“三天不见青,两眼冒金星”。那时候,福州人经常出现“吃菜难”的问题,不像现在这样菜品丰富。你们知道这累累硕果是怎么来的吗?
本期活动将带领小朋友们走进“菜篮子”新思想教育基地,了解福州人从“吃菜难”到“幸福满满”的蝶变过程;还将参观种业基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值得一提的是,本期活动还将设置“舌尖上的一堂课”环节,让孩子们品尝不同品种的玉米,并通过基地技术员的讲解了解新品种玉米的研发培育过程。
本期活动还将邀请1位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引导孩子们进行创作,针对孩子们现场完成的文章进行批改点评,并评选出“最佳写手”“写作小能手”“观察小能手”进行表彰。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们现场创作的文章,回家后要整理成电子文档,并于7月1日18时前发送至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电子邮箱fzwbxzxly@163.com。投稿作品将择优刊发在福州晚报融媒体平台。其中,在福州晚报《作文园地》刊发作文(片段)的小营员还将获得相应的稿费。
前几期的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活动共收到50多篇小营员的作文,其中有近30篇佳作(片段)在《作文园地》亮相。小营员笔端的文字化作报纸上的墨香,成为一份值得珍藏的成长记忆。
本期活动将收取一定的成本及服务费用,目前已开启报名通道。感兴趣的家长可添加“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客服”微信号进行咨询。(记者 马丽清 周桃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