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四项创新工程》
福州积极投身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提出四项创新工程。其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网络,让侵权行为无处遁形。其二,在服务创新工程方面,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流程,为企业和创新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其三,产业创新工程聚焦本地特色产业,强化知识产权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最后,人才创新工程致力于吸引和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智力源泉,这四项创新工程将有力推动福州在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
《福州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近日印发,提出四项创新工程,分别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先行所建设、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闽都文化保护样板街区建设。
据悉,今年初,福州市入选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上述方案提出了以下主要措施。
重点开展福州知识产权保护特色工作,即建设26个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先行所,延伸覆盖全市的基层网格化保护触角;建设1个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开展数字金融领域数据知识产权的前沿实践;建设2个知识产权保护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形成数字、海洋等优势朝阳产业保护新模式;建设1片闽都文化保护样板街区,打造传统特色文化知识产权共治共建模板。
将《福州市专利保护与促进若干规定》列入人大修法项目,进一步畅通专利协同保护渠道,提升专利保护与促进工作水平。持续加强福州市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建设,健全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等环节的衔接机制。发布知识产权年度典型案例,将专利、商标违法行为纳入全市便民App社会共治模块和举报奖励范畴,鼓励市民通过“随手拍”开展知识产权违法监督,提升知识产权社会共治保护水平。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将“知识产权人才”纳入福州市高层次人才,享受相应落地补助、晋级和荣誉奖励及“闽都英才卡”配套服务。
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和县域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平台,为本地优势产业构建集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和转化运用的“绿色通道”。力争在福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实施“一县一策”的创新机制建设,以连江县为主,针对海洋经济和优势产业创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机制,高标准建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以鼓楼区为主,开展基层示范站点实践,建设军门社区知识产权服务驿站;以仓山区为主,建立完善展会专利侵权纠纷快速联动机制,提升知识产权现场快速处置能力。
加强榕台知识产权合作先行先试,将福马产业园作为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开展先导式知识产权服务。
在中印尼“两国双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站点,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深化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直达企业的纠纷应对服务。(记者 马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