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协同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车路协同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
车辆通过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一方面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另一方面也提高交通的通行效率。
那么“车能路云”融合发展又是什么概念呢?从国家的顶层设计来看,“车能路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今年6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
在8月31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隆中论坛期间,各行业专家带来对“车能路云”的详尽解读。
首先,在自动驾驶领域,长期以来存在两种技术路线,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业界逐渐认识到,两条技术路线是互补关系。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看来,车路协同与单车智能并不矛盾,单车智能解决汽车自身的智能化问题,车路协同帮助提升汽车自身的智能化水平,是一种赋能关系。任何一个技术路线都有其瓶颈,就像单车智能解决不了远距离的判断问题,车路协同解决不了快速决策的问题,所以二者之间是取长补短、相互赋能的关系。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徐锭明则呼吁,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新能源汽车产业,他指出,真正改变世界的是生态系统,而不是某一个单项技术,而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新生态符合生态改变世界的定律。
“能源与交通紧密相关。有什么能源体系就有什么交通体系,交通是跟着能源走的。在这场能源革命中,新基建要建设一个命运共同体,将传统工业、传统行业和数字化、现代化、智能化连在一起。5G、特高压、城际高铁、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等,都可以归入新基建的范围。”徐锭明提到。
长城汽车智慧交通项目负责人张瀛透露,长城汽车在车路协同领域投入大量资源,从2015年就积极参与到建设国家级智能网联示范区的工作中。从过去几年的实践来看,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肯定是以“车路云”协同的方式去实现高阶自动驾驶。
一方面,车路云协同可以增加单车系统感知的能力与范围,与区域性交通的控制主体,比如城市级或者区域级的交通平台做一个交互,实现协同控制、协同决策。同时,从智慧城市的角度来说,以整个城市级的交通视角可以提升整个城市的智慧云控的能力。长城汽车认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肯定是车路云协同的方式去实现高阶自动驾驶。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车能路云”涉及到汽车、能源、信息、交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期,这些是一种松散组合,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些产业将逐步从松散组合到深度融合,这是由技术、市场各方面发展引发的必然趋势。比如充电,以前主要是慢充,充电企业也就是能源服务商、汽车厂商、电池供应商,这三者实际关系是比较松散的。但随着电动车普及,城市配电网的负荷在不断增加,必须由无序充电走向有序充电。由此诞生了光储充换一体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它将汽车、电池、交通、信息、电力系统等多个领域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此外,“车能路云”推动产业融合生态的建立会使新能源汽车从单兵突进到多业协同。中国“车能路云”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张永伟指出,要从车路协同进入到车城协同,推进两网融合。车路协同靠的是车联网,车城协同中城市的建设就是物联网,反映在网络上就是两网融合,就是车联网+城市物联网。城市物联网解决了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的市政设施数字化、网联化的问题,车联网解决了V2G、V2X的问题,实现了车车、车路的有效和及时通讯。两网融合所形成的网络支撑,是未来自动驾驶车辆需要的关键基础设施。如果我们率先实现两网融合的系统创新,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方案。
以上观点摘录自“电动汽车百人会”公众号“”
Tier 1的软件思考
牵手博世,赛力斯试图摆脱对华为依赖
三分钟回顾一周汽车热点 | 极石汽车亮相,途虎即将港股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