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显然是对历史进行了一定的加工,说不上坑害。历史上的佟国维本身就是老八胤禩坚定的维护者,是八爷党重要的成员之一。
佟国维,康熙皇帝的岳父兼舅舅。佟国维的女儿佟佳氏是康熙皇帝的孝懿仁皇后,佟国维的姐姐则是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这样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很有政治头脑的佟国维在朝廷中的位置,位列三公,上书房首席大臣。
要知道,历史并非总有那么多的所谓“帝王心术”,历史和现实一样,吹风下雨都很正常。在封建王朝里边混,有个人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并非不允许,只要你没有违反政治纪律。
康熙晚年,因为继承人的问题,搞得他焦头烂额,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产生了太子胤礽的两废两立这种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的状况。佟国维也是翻遍了《二十四史》的人,对于康熙的举动,是个人都会感到云山雾罩,不知所谓。
九王夺嫡情势紧张,实际上是康熙诸位皇子几个党派,为了储君之位,争得你死我活,朝中的大臣纷纷押宝,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所以,佟国维也将宝押在了八阿哥胤禩的身上,是八爷党的坚定粉丝。纵观整个朝野,除了废太子胤礽,也就数胤禩的八爷党实力最雄厚了,不押他押谁?
康熙一废太子后,心里很后悔,想复立胤礽,但是又不好直说,怕朝臣说他出尔反尔。于是就搞个什么推举新太子的办法,实际上是想诸王大臣按照他的心思来,能够复立胤礽。
没想到事与愿违,参与投票的一千多诸王大臣除了少数几个人投了胤礽的票,几乎一边倒的都投给了老八胤禩。康熙感到胤禩的力量太强大了,他受不住胤禩给他带来的压力,再说他的本意是复立胤礽,于是坚决不同意,要诸王大臣重新再议。
这个时候,参加投票的人不干了,尤其是佟国维率先站出来,要求康熙皇帝说话算数,坚决维护推举结果。而马齐也坚决反对康熙的做法,认为康熙出尔反尔。
康熙皇帝见情况不对,先是大骂了老八胤禩,然后又不断申斥佟国维,还将胤禩剥夺爵位,免了马齐的职务打入大牢,马齐的兄弟们也遭到株连。同时自己重申自己的主张,复立胤礽。
佟国维是皇亲国戚,是康熙的岳父和舅舅,在这场举荐新太子的风波里,只受到了康熙的申斥,康熙也没有处罚他。而老八胤禩及八爷党,虽然遭到康熙的打击,但是其实胤禩不久又恢复爵位,朝野的中立集团也偏向了胤禩,包括康熙宠臣李光地,而且,康熙如果没有重新立太子,那么,推举结果将持续有效。所以,胤禩集团虽败犹荣,并没有吃多大亏。后来在“毙鹰事件”后,八爷党遭康熙清洗,那是后话了,但是在当时,并不见得是佟国维坑害了老八。
电视剧中,佟国维一个“等等看”最后等来的是撺掇马齐串联朝臣,一同推举八阿哥胤禩,最后结果出来了,也是除了少数几个人推举废太子胤礽之外,大多数都推举八阿哥胤禩。但是康熙看了之后,十分不满意,要坚决打击八爷党,为了增加如何打击八爷党戏份的精彩程度,康熙于是邀请佟国维吃了一顿饭,十拐八弯的道出了以佟国维退休配合康熙打击八爷党的办法。像佟国维这样的政治老油条,自然懂得康熙皇帝的意思。你要我退休,配合你打击八爷党,那是有条件的。于是,就有了隆科多上位的交换,康熙皇帝应允了。
在电视剧里面,佟国维是什么样的人?他自己说了,佟氏家族,不一条道走到黑,冷热灶兼烧。其实,佟国维在政治上也是倾向八爷党的,但是他明白,皇帝的意见才是最终的意见,才是铁稳的意见,既然皇帝与他吃饭抛出了这个意见,那么他就必须倒向皇帝。所以,此时倒向康熙,实际上是瞧准了康熙的心思,给康熙皇帝烧火。要是佟国维死脑筋,像历史中那样,一条道走到黑,那后果可以想象,艺术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佟国维在关键的时候变卦,转玩儿,是他佟氏家族政治思维的深入贯彻,能够做的这么天衣无缝,也只有他了。
佟国维的举动说明了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利益至上。在康熙还没有明确意思的时候,佟国维作为朝廷重臣,支持老八胤禩,是因为他认为胤禩会给他带来政治利益,但是,康熙点明之后,这个老滑头立马变脸了,是因为康熙给了他政治利益,反过来配合康熙打击八爷党。在政治战场上,始终遵循一条黄金法则,那就是: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永远不变的只有利益。
相反,在真实的历史中,佟国维以死劝谏康熙皇帝遵守推举结果,更让人觉得真实而实在,佟国维的举动,在当时,被认为是有情有义,有礼有节的行为。康熙以绝对皇权打压他,实际上是康熙自己陷自己于无情无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