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这是高祖刘邦临终前对于周勃的评价,大意就是说陈平虽然有小的智谋,但是却是难以独当一面,周勃性格比较稳重,缺少文才,但是安刘氏天下的必定是周勃,可以令周勃为太尉。
这段话是《史记》记载的是高祖刘邦临死前和吕后的对话,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对于周勃虽然在刘邦的看来是缺乏文采的,但是却是一个可以安刘氏天下的不二人选。
要知道太尉一职在汉朝的时候可是统领天下兵马的核心人物,刘邦对于周勃如此高的评价可以说是超过了陈平。
要知道当时可是在讨论以后的丞相的人选啊,高祖刘邦此举实际上已经将周勃和萧何、曹参等人相提并论了。
这位憨直的周勃和高祖刘邦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在高祖刘邦征战天下的过程中,周勃又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
为什么高祖刘邦知道周勃缺乏文才,但是还是要将太尉一职给予周勃,周勃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得到高祖刘邦的如此赏识。
一、 汉室集团的原始班底,跟随刘邦攻城拔寨
周勃可以说是跟随刘邦最早的一批人,根据《史记》的记载,周勃的祖先是卷县人,后来由于一些原因迁至了沛县,也就是刘邦所在的县市,也正是由于这次的迁徙,周勃和刘邦这令个本来属于平行线的人物开始有了交集。
根据《史记》记载,周勃家中主要的收入的来源就是依靠编织养蚕的器皿,还有就是在人家办丧事的时候吹箫演奏挽歌,成为了能够拉硬功的预备兵。
《史记》中原文是: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萧给丧事,材官引强。
大意就是说周勃祖先是卷人,后来迁至到了沛县,主要是编制为生,还有就是帮助人家办丧事,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勃逐渐成为了一个可以拉硬弓的人。
(影视剧中的陈平)
周勃在高祖刘邦刚刚起义的时候,周勃就开始跟随高祖刘邦了,是最高跟随高祖刘邦的一批人。
在刘邦起义之初,攻打胡陵、拿下方与县的时候,周勃在其中也是担任了重要的角色。
后来在方与县反叛的时候,在刘邦的带领下,周勃和叛军交战,最后击败了敌军,又拿下了方与县。
后来雍齿反叛的时候,周勃还是坚持站在实力较弱的刘邦的这边,要知道当时刘邦的军事实力按照数量来说的话是没有办法和雍齿抗衡的,但是最后在刘邦、周勃等人的努力下,雍齿的反叛最后平息了下去。
后来不论是攻打下邑,还是攻打蒙县、虞县的时候,周勃都是冲在了前面,为刘邦初期的基础的奠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周勃在刘邦刚刚起义,无论对手的实力强弱,始终是站在了高祖刘邦这一边,这也是后来刘邦信任周勃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影视中的高祖刘邦)
在楚汉争霸的时候,在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刘邦就赐了周勃为魏武侯,后来到了汉中的时候,刘邦又拜了周勃为将军。
这一段《史记》原文是:从入汉中,拜为将军。
大意就是说周勃跟随刘邦入了汉中以后,就拜了周勃为将军。
后来在攻打槐里,赵贲,在废丘围攻章邯,甚至到后来攻打曲逆的时候,周勃都是立了上等功劳。
甚至在追击楚霸王项羽的时候,周勃也是把守了敖仓,为追击项羽这一猛将也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功劳的。
这一点《史记》中的原文是:还守敖仓,追项籍。
大意就是说周勃把守了敖仓,追击了项羽。
在项羽死后,刘邦将钟离县赐给了周勃和颖阴侯灌婴,作为了他们的封地。
这一点在《史记》中的原文是:赐予颍(阳)[阴]侯共食钟离。
也许周勃的军事才能无法和韩信、项羽这样的绝世天才比较,但是攻城拔寨还是镇守疆土,周勃作为一个将领是完全合格的,也许就是这个合格,也成为以后周勃面临危机的时候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影视剧中落寞的高祖刘邦)
不论是在刘邦创业之初,还是在楚汉争霸的时候,周勃在汉室集团中扮演了非常的重要的角色,毫不夸张的可以说,周勃是和刘邦一起见证了汉室集团的崛起。
仅仅从这一点来看的话,周勃确实是比半路投靠过来的陈平占据优势的,毕竟陈平是半路投靠过来刘邦的,那个时候刘邦虽然不是最大的势力,但是实力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了。
二、平定叛乱,为人敦厚不爱文学
在汉朝的天下初定以后,各个异姓王和刘邦之间的较量就开始了。
不论是高祖刘邦主动地削弱各个异姓王,各个异姓王不满足他们已有的实力,想要进一步地扩大自己的实力,还是因为吕后性格强势,想要削弱异姓王的实力。
最后的结局就是各个异姓王结局基本都是以悲剧收场的,就连刘邦曾经的好友卢绾也是没有逃脱这样的命运。
(影视剧中的周勃)
但是评定这些异姓王的时候,有一个身影特别的活跃,那就是刘邦在临终前所说的可以堪当大任的周勃。
不论是讨伐燕王臧荼,还是平定韩王信的反叛,周勃都是以将军的身份跟随着刘邦。
在讨伐燕王臧荼的时候,周勃因为阻击的叛军最多,功劳最多,刘邦因此还赐给了周勃爵位,世代传承,周勃的绛侯的称号也是从此时开始的。
《史记》中的原文是:所将卒当驰道为多。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大意就是说周勃带领的兵士在驰道阻击的敌人最多,就将赐给了周勃爵位,世世代代可享,又将降侯的八千多的人册封给了周勃。
在平定韩王信的叛乱的时候,周勃所率领的士兵在驰道当中阻击敌军最多,又立下了很多的功劳,这次韩王信被升为了太尉。
《史记》中原文是:所将卒当驰道为多。勃迁为太尉。
大意就是说周勃又因为所带领的士兵阻击的敌人最多,将周勃升为了太尉。
后来在燕王卢绾反叛的时候,本来是让樊哙去平定这场叛乱的,但是又因为有人告发说是樊哙想要联合吕后造反。
所以此次周勃就又被选中,代替了樊哙的将军的责任,以相国的身份率领军队,攻下了蓟县,俘获了卢绾的大将,最后平定了卢绾此次的动乱。
(影视剧中樊哙的形象)
从周勃的种种的表现来看,周勃的军事才能还是可以担任大将的。
但是为什么刘邦对于周勃不设防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周勃的憨直的个性。
甚至每次在召见儒生等之类人物的时候,周勃总是面向东边而坐,还责令那些人说:赶快对我说吧。
这就是周勃的形象,也难怪说周勃勃为人木彊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
三、敦厚憨直、死里逃生还是依靠狱卒的指点
“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这是周勃在出狱以后说出的第一句话,那么为什么周勃会有这样的感叹呢?
实际上这和周勃的敦厚的性格是有直接的关系的。
吕后死后,在周勃和陈平等人的努力下,吕氏家族的势力算是彻底的土崩瓦解,随后汉文帝就开始了自己的登基,开启了文景之治的开局。
但是周勃却是面临了自己的人生最大的危机,在汉文帝接触到了朝局,汉朝的朝局逐渐地稳定后。
(影视剧中高祖刘邦和吕后)
按照古代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例,汉文帝自然就会开始清理周勃这些老臣。
于是汉文帝一句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
周勃就被免去了相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了。
也许是见多了王朝的兴衰,在周勃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后,经常担心自己会被杀害。
每次河东的郡守、郡尉巡视的时候,周勃都会令自己的家人手持兵器见那些巡视的郡守和都尉。
后来周勃被人告发说是谋反了,汉文帝就下令让大臣办理此事,周勃也被抓去问罪了。
狱吏见到这位曾经的相国入狱以后这么的恐惧、不知所措,就渐渐地开始轻视周勃,侮辱周勃了。
后来周勃给狱吏送了千金,狱吏才为这位曾经的相国指明了出路:请公主作证。
所以就有了前面那句,我率领百万大军征战沙场,怎么知道狱吏的尊贵呢?
周勃被狱吏指明出路的可以看出周勃真的是不善于权谋,这实际上也是刘邦看重周勃的主要的原因。
(楚汉争霸的主角刘邦和项羽)
因为刘邦知道,在天下刚刚初定以后,需要的不是陈平这种权谋之臣,而是像周勃这样忠于汉室江山的人。
四、结语
高祖刘邦临终前对于周勃的评价确实是非常的准确的。
在刘邦即将去世的时候,能够听从陈平之言,放过有造反嫌疑的樊哙,在吕后上台以后,懂得隐忍吕后的专政霸道,在吕后去世以后,又果断的和陈平等大臣将吕氏家族的势力一网打尽。
影视中的吕后
不论是攻伐天下还是守护天下,周勃确实是担任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角色,这就是周勃。
所以高祖刘邦对于临终前对于周勃的评价很高也是属于正常的了。
注:本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