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年轻人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疾病是导致猝死的三大主要病因,这进一步印证了心源性猝死是其中的核心问题。
心脏,作为我们身体的动力核心,为身体的每一个组织和器官提供着必要的血液供应,保障它们的正常运转。然而,这个至关重要的器官却也异常脆弱,容易受到各种心脏疾病的侵袭,如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等。
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依然是导致发病和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因此病离世的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
心脏健康面临的威胁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甚至是空气污染,这些都可能对人们的心脏造成损害。
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有四个关键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心脏的健康状况。只要这些指标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那么,你可能就拥有一颗强健有力的心脏。
01
心脏健不健康,
可以看以下4个数字
1.左室射血分数:大于50%
左室射血分数是衡量心脏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对于健康人群而言,其左室射血分数普遍会超过50%。若通过心脏彩超检测到左室射血分数在40%或以下,医学上便可判定为患有收缩期心力衰竭。
2.冠脉:狭窄程度小于50%
诊断冠心病的关键指标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50%。冠脉狭窄越严重,患急性心梗的风险便越高。若个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低于50%,那么其发生心肌缺血的风险则相对较低。
3.血压:120/80mmHg左右
血压是评估心脏受压状况的关键指标。当血压偏高时,心脏在泵血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阻力会增大;相反,若血压偏低,则可能意味着心脏的收缩功能有所减弱。根据众多研究的发现,心脏在血压维持在大约120/80的水平时,其健康状况达到最佳。
4.心率:60~80次每分钟
一个健康人的心脏跳动具有灵活性,能够在需要时加速,安静时减缓。当人们进行活动时,心率会显著提升,以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而在睡眠状态下,心率则会相应降低,以适应休息状态。
若某人在高强度运动后稍作休息,其心率能够迅速恢复到每分钟60至80次的正常范围,这通常被视为心脏功能良好的一个标志。
02
不同人群如何守护心脏健康?
1.老人:稳血压,少心梗
根据数据揭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55%,而在80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接近90%。
医学专家强调,老年人应该养成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和血糖的习惯。同时,他们应根据血压的日变化规律,恰当地使用降压药物,以防止血压出现剧烈波动。
在饮食方面,建议减少油脂和盐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每日的食盐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
此外,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强烈的情绪波动,如过度喜悦或悲伤,同时也不应熬夜或过度劳累,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血压异常。
当室内外温差显著时,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外出。特别是在冬季,外出时应做好保暖措施,如佩戴帽子和围巾。
老年人还应该避免上半身突然进行大幅度的扭转或拉伸动作。在起床、上厕所或从沙发上站起时,动作应缓慢进行,以防止血压急剧变化。
2.男性:要减压,防猝死
研究揭示,45岁男性在终身内面临10.9%的猝死风险,该比例显著高于女性,达到了女性的3.3倍。
与女性相比,他们的饮食习惯中高脂食物占比较高,同时,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比例也更大。此外,他们所承受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相对较重。
专家强调,养成并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至关重要,更是预防猝死的黄金准则。
3.女性:情绪好,不心碎
女性心脏病患者的症状通常较为隐蔽且不典型,这使得病情难以被及时察觉,从而可能错失紧急救治的黄金时机。
雌激素为女性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这使得男性和女性在心脏病发作方面存在一个明显的年龄界限——50岁。50岁之前,男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而女性则在50岁后发病率逐渐攀升。
当女性步入50岁后的更年期,雌激素水平逐渐降低,其保护作用也随之减弱,这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开始上升,甚至可能接近男性水平。
专家特别强调,绝经后的女性因失去了雌激素这把“保护伞”,应加倍关注心脏健康。建议平时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在情绪不佳时,不妨与亲朋好友交流,或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喜爱的事物上,以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体检,以确保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03
心脏最喜欢的饮食习惯有这些
1.增加钾元素
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既有助于调节心跳速度,又能保持血压平稳,同时还能促进体内多余钠的排出。像香蕉、番木瓜和土豆等都是钾元素的好来源。
2.增加蛋白质
建议每日提升蛋白质供能3.5%~5.5%,可适量食用如瘦肉、豆类和牛奶等高质量蛋白质食物。
3.减少脂肪
为了保持健康,建议每日减少脂肪摄入量5%至8%,并将每日的食用油控制在25至30克之间。此外,红肉如猪肉和羊肉的摄入应不超过每天80克,同时尽量减少油炸食物如炸鸡和薯条的食用。
4.增加纤维素
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量对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有积极作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建议提高全麦粉、糙米、燕麦、小米等富含纤维的谷物的食用量。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彭秋霞
审校:郝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