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酷热难耐,每逢炎炎夏日之际,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来缓解炎热。对于国人来说,一到夏天就根本不想出门,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外面的天气太热,而躲在家里面,风扇、空调等降温物品能极大程度上满足人们调节气温的需求。
在中国,由于中国地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每到夏季,除了青藏地区,全国范围内普遍高温。所以对于那些在城市买了房子的人来说,为了缓解夏季高温的问题,在装修时都会给房子安装空调,空调也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家电。
虽然空调在中国很常见,但它却源于美国。1926年,世界第一台民用空调被美国发明家威利斯·开利发明出来,他所创立的开利空调,已经遍布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2018年的相关数据表明,该年全球空调市场的规模达到了1.9亿台,而中国就占到了全球比例的四分之一,达到了5703万台。由此可见,在中国消费市场上,空调还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虽然空调在中国具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但从全球来看,空调的发展却极不平衡。日本的空调普及率达到了90%以上,美国市场上的空调安装也比较普遍,但有一个区域却显得与众不同,空调的安装率非常低,仅有6%左右,这个地区就是欧洲。
按理来说,欧洲作为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不管是人们的收入还是生活水平都比发展中国家高出许多,安装空调自然也不是难事,那为什么欧洲却很少安装空调呢?
第一个是气候原因。在欧洲地区生活的人,有90%以上的人口是居住在北纬40°到北纬56°之间,位于北温带,而且再加上欧洲地势相对平缓,深受大西洋水汽以及暖流的影响,让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之下。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即使是夏季最高温,也一般不会超过30度,甚至有的欧洲国家的夏季气温普遍维持在18-20度左右。由此可见,欧洲的自然条件非常舒适,根本用不着空调对气温进行调节。
第二个原因就是欧洲人的环保意识比较强。在欧洲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历经了前期盲目发展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危害,所以当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他们愿意把更多的目光投向环境保护,因此他们的环保意识都比较强,倡导节能减排。
对于以氟利昂来制冷的空调非常排斥,即使是无氟空调也不愿意使用。如今全球气温变暖,欧洲国家也深受全球气温变暖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以减少空调的使用来更好的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
第三个原因在于成本高。对于欧洲人来说,买一台空调并不难,但随后所面对的一系列成本支出就显得不太划算。首先是安装成本,在欧洲安装成本可能远远高于买空调的费用,例如在巴黎,安装空调的成本费用大概是人民币9万元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电费支出,大部分欧洲国家所使用的电力来源于清洁能源以及核发电,这些发电形式所产生的电费更高,而空调的使用是比较耗电的,长期下来,电费的使用成本也是非常高昂的。
第四个原因是为了保持街道建筑的美观。众所周知,安装空调都需要把空调外机挂在房子外面,而欧洲的大街小巷保存的很多中世纪流传下来的历史建筑,如果安装空调,就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的美观,为了保持建筑的原本模样,通常会选择不安装空调。
除了以上四个原因,欧洲人不安装空调还与他们的休闲活动有关。每逢节假日,欧洲人都热衷于户外活动,并不喜欢待在家里。夏天的假期又长,而且他们的经济条件也支持他们外出度假,根本就不需要在家里面安装空调来避暑。
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空调也不例外。长期使用空调,不仅对环境的危害比较大,对于个人的身体状况也不太友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空调病”。不管欧洲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不使用空调,都给国人带来一些启示,日常生活中要随时注意环保,能不开空调的时候,就尽量少使用空调,可以使用电风扇等降温物品。虽然一个人为环保贡献的力量显得非常小,但如果每个人都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
无论天气多么炎热,总有一种声音从未停止过,那就是总有人说,如果空调太多,就会患上空调疾病。
然而,事实上,在高温条件下,如果空调不开着,就有可能患上热辐射病,这比空调病严重得多。
特别是在没有及时干预和治疗的情况下,严重的热射病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01
热射病有多可怕?
其实在高温高湿的夏季和暑气未褪的初秋,非常常见,因为闷热,导致皮肤无法散热,身体持续高热,不能及时散发,最后会引起多器官衰竭。
而另一些处在恶劣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中,不通风、还很拥挤,这种情况下,年老或者本来身体不大好的人,特别容易中招。
不要以为,患热射病都只是身体不好的人。哪怕身体再好,在炎热环境下硬撑,也容易撑出毛病。
家住西安城中村出租屋的男子小谢,30岁,年轻有劲,会开挖掘机,也会贴瓷砖,按理说这种小伙子,身子骨都不会差。
但这一天晚上,房东从楼顶下来,看见小谢正从出租屋走出来,忽然之间就晕倒在门口。房东赶紧上前搀扶,却发现小谢全身滚烫。
送往医院,一检查,连体温计都爆表,他得了热射病,陷入昏迷,直接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这种处在炎热环境,热出来的热射病,严重者会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
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常在发病24小时左右死亡。
可见,尽量不要在闷热、不通风的环境下工作;日常在家里,该开空调,就得开空调,别为了省钱,把自己命搭上,划不来。
02
得了热射病,即便捡回一条命可能也有后遗症
最可怕的是,这么高死亡率的热射病,一旦得了,哪怕捡回一条性命,也可能落下严重的后遗症。
在知乎上,看到一名得过热射病的网友的求助。
这名网友大热天跑到沙漠里徒步,单天走了30公里,然后昏迷过去了。
送到医院,情况非常危急,横纹肌溶解,胃出血,肾、肝、肺、心都器官衰竭。
好不容易被抢救过来,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依然留下后遗症。
两周后他发现自己无法走路,说话口齿不清,看东西还重影。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虽然能上楼梯,但却不能跑步,还特别容易累;口齿清晰了,但依然说话有点不协调;此外,眼睛看东西依然重影。
03
有了这三招,高温不用怕
好在高温天气虽然可怕,但只要注意预防,问题也不大。
1、尽量避免炎热夏天外出、锻炼。
要选择锻炼,没必要非在大热天顶着太阳的时候去,没必要非要用这种方法磨练自己的意志,给自己找不自在。
2、注意多补水。
高温天,那就得注意补水。如果运动了,大汗淋漓,那最好还补一点淡盐水或者运动饮料。
3、一旦不舒服,赶紧撤离高温环境。
一旦在高温下,感觉不舒服,有恶心、头晕、无力甚至呼吸不畅的情况,赶紧到阴凉处或有电风扇、空调的地方,抓紧时间想办法降降温。
04
开空调记得做这几件事
省电、安全、不伤身
费电、不卫生、容易受寒,这三个是很多人不愿意用空调的主要原因。
但其实,只要咱们用空调的时候注意下面几件事,就能用得省电、用得舒服、用得安心!
1、开启除湿模式
除湿模式时,室内吹风机将保持低速运行,压缩机也间断运作,如此不断地循环,使室温保持在设定的温度附近。
制冷模式工作时,空调压缩机和吹风机会持续运作,直到室内温度达到低温后才会停机,所以更为耗电。
而且除湿模式对身体也好。除湿的温度和风速是不可以调高或者调低。
空调会按照自动设置的低温度和低风速以除湿模式运行,实现去除空气中水蒸汽的目的(同时吹出冷空气)。
这样吹出的冷风比较柔和,对人体的伤害会降到最低。
2、拉起窗帘
最好有隔热窗帘。
隔热窗帘能有效地阻隔热度、调节光线,隔热窗帘能有效拒热,白色窗帘或百叶窗,能够阻挡阳光中40~50%的热量;
厚窗帘或竹帘,虽然会影响视线,却能阻挡60~80%的热量。
3、制冷时,风口朝上
很多人在开空调时,并不善于利用风向。
一般来说,冷空气向下走,而热空气反之。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暖通设计室高级工程师刘冰介绍:
制冷时,最好把空调风向朝上,让冷空气由上而下循环。
制热时,则让空调风向朝下,可充分利用冷热空气自身的物理特性,自然交流。
4、空调下放盆水
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冷空气会导致泪液蒸发过快,泪液减少。
同时也会带走皮肤和呼吸道中的水分,使得皮肤干燥、嗓子干燥痒痒。
这时可以在空调的出风口放盆水,能有效缓解干眼、皮肤干燥的症状。
即便开着空调睡觉,第二天起来也不会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5、定时开窗通风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魏路清介绍,很多人不知道,3小时不开窗换气,室内空气就可能不新鲜;
6小时内不换空气,空气就严重污染,污染的程度可能会危害健康。
如感觉呼吸有压力或感冒增多、嗜睡、反应力迟钝等,都与在封闭空间里待太久、氧气供应不足有关。
所以,空调开3小时就要开窗通风。
6、铺凉席时少开空调
患有脊椎病、肩周炎、关节炎的人在室内温度低的时候睡凉席,可能会导致旧病复发,肠胃不适、怕着凉的人睡凉席也有可能容易引发腹痛、腹泻。
所以在铺凉席睡觉时,最好少开空调。
7、先开空调后关窗
使用空调另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进屋后先开空调,后关窗户。
打开空调,等空调里面的污染物释放以后,再关闭门窗。这样可以避免哮喘等很多呼吸道疾病。
8、进屋后,别着急开空调
很多人一进屋就急着打开空调。
大热天,在外边血管是扩张的,进屋就开空调,温度骤降,舒张的血管会猛然变成收缩状态,会导致血压一下子升高,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张海澄建议,心脏不好的人,进屋后别着急开空调,等身体温度恢复到正常后再打开空调。
别觉得开空调省钱,比起得了热射病的治疗费,空调那点电钱,绝对是小菜一碟,何必拿自己的命冒险。
但注意,也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和室外温度相差过大,小心会中风。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