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九条政策的出台为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上市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由金融界和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主办的主题为"品牌的长远之路:可持续发展与声誉管理"的高端闭门研讨会于6月13日至14日在武汉光谷资本大厦召开。本次活动作为金融界“启航·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城市行”活动的第六场,邀请了资深媒体人、新闻官,舆论引导和危机处理专家王惠,资本市场资深从业人士和授课专家余慧芳,武汉君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校友会执行会长巴能军,与来自武汉、长沙、杭州等逾50家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一线实践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企业如何通过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的声誉管理,实现品牌的长远发展。
本次研讨会由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作为指导单位,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协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校友会企业家协会担任学术支持,同时武汉当地上市公司周黑鸭集团对活动提供了特别支持。
在自由交流环节中,参会嘉宾和专家围绕“信息爆炸时代如何有效利用新兴工具和措施进行声誉管理和品牌建设”的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多位来自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的代表提出了自己在日常遇到的声誉管理方面的困惑。
针对企业提出的“建立每日舆情监控是否就能做好声誉管理”的问题,王惠肯定了这一做法的必要性同时,也强调要企业在面对舆情时,需要有明确的指挥体系和清晰的预案流程。她提到:“很多舆情问题并非因为不明白,而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混乱。这往往是因为指挥体系不清晰,导致责任不明确。我们需要的是零秒反应机制,并且要确保这一机制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巴能军则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对于一些原本并不是真实的问题却被无中生有地炒作成问题的事件,企业要去解释会感到很无力,这种应如何应对?”
对此王惠回应道:“有些舆情原本不是真实存在的问题,但为什么会被炒作起来呢?这其实是舆论式狂欢,审判式发泄。舆论其实就是公众情绪的一种体现,有时候公众并不关心事件本身,而是他们的情绪是否得到了宣泄。因此,我们在处理这类舆情时,要扭转公众错误的看法,要从效果出发,而不是过于纠结于事件的起源。”她进一步解释道:“企业在面对这类舆情时,应该主动出击,积极引导公众情绪,而不是被动应对。可以通过发布正面信息,澄清事实,回应公众关切,来平息舆论风波。同时,企业也需要加强自身的舆情分析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舆情风险。”
金融界上市公司中心总经理邢静也对此问题给出了回应。她表示,不论真问题还是假问题,企业在面对舆论时都需要认真对待。她建议企业主动传播正面信息,让公众通过一手信息源看到企业想要传达的内容。同时,也可以让智慧信息系统拥有正确的源数据,避免不实信息被抓取后扩散。
最后,余慧芳也分享了她的三条从业心得:一是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发布和回应与重大事件相关的信息,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建议企业建立应急管理制度和重大信息内部报告传递管理制度,确保在重大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信息披露;二是发布之后要持续关注,及时跟踪后续事态发展,根据需要做好持续性信息披露工作,避免出现选择性信息披露情况;三是建立针对下属子公司、职能部门的统一口径的培训机制,确保重大信息整体受控。
本次论坛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策略指导,有助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更好地维护自身声誉,并推动品牌价值的提升。企业和专家共同交流和探讨,有助于企业在声誉管理和品牌建设方面将更加得心应手,迎接各种挑战。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