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裁到大动脉是什么感觉?不光东方甄选有这样的问题,理想汽车也是。尤其是我们真想呼吁一下,企业领导犯的错误,凭什么总让基层员工买单呢?
理想汽车去年大卖,今年又要推全新的车型,所以本来理想汽车把今年的销售指标定的很高,一年要卖超过80万辆车。要生产销售这么多的车人不够啊,所以去年理想汽车大肆招聘,一年就招了超过1万人。
然而今年众所周知,理想的纯电MPV Mega遭遇到了滑铁卢,到现在为止恐怕只销售到了几千辆而已。理想高层也承认看样子这个Mega车型是有问题的,可能市场对于50万左右的纯电MPV的接受度还是非常非常低的,所以理想汽车调低了今年的销售目标。
与此同时理想开始了降本增效,怎么降本呢?那就裁员嘛,去年招了那么多人,现在销售指标没有那么高了,干脆裁掉。于是理想前一阵的大裁员简直是触目惊心呀!一下子员工要裁掉接近20%,几千人之多,甚至连人力资源部门都要从200多人压缩到40多人,招人的人我先给你裁掉。
结果理想突然发现,我把大把的人裁掉之后,我这个研发部门测试部门简直不能工作了。据相关媒体报道说,大裁员之后理想的研发简直停滞了,测试都只能靠外包团队。所以最近又传出来消息,理想和那些被裁的员工说要不你们回来吧,公司还是需要你们的。
此前都已经谈好了裁员协议了,裁员补偿还没发呢,理想说那算了,咱就甭发了,你们回来,劳动合同继续,你们还是理想的员工。对于大把的基层员工来讲,我觉得这倒也是个好事,为什么呢?因为这两年以来全球经济大环境都不好,工作很难找,你说突然被裁员了,大家自然心里不舒服。
这个时候企业突然说你可以回来了,咱们又要用人了,那我觉得如果没找到工作的员工还是想回来的。但是也有人揶揄说,是不是等理想这一轮的研发测试完成之后再裁员呢?
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企业对员工的包容度呢?企业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我就疯狂招人,可是一旦老板哪个决策失误了,哪个车型不好卖了,我先动手的就是大把的员工,降本增效就是“裁员广进”吗?这样的事我觉得你偶尔上演这么一次,我们可以说你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是如果以后反复上演的话,说实话,你这样的企业以后再招人恐怕就困难了吧?
东方甄选小作文事件之后,那真是裁员裁到大动脉了。俞敏洪自己都说,离开了董宇辉的东方甄选搞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那么理想能不能痛定思痛,既然意识到了自己以前裁员是不对的,以后可就千万别再发生类似的错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