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第十届全国象棋业余棋王赛宁夏赛区“九九重阳”专场落幕,肢体一级残疾的银川棋手王立新凭借精湛棋艺夺得冠军。“回首这半生,大半光阴都是与象棋相依为命。”王立新的这句话,既道出他与象棋的羁绊,也凝练了他对抗命运的坚韧。
王立新的象棋情结,源于父亲的熏陶。他出生在黑龙江省鸡西市,父亲是位十足的棋迷。儿时的王立新常常围在父亲身边观棋,耳濡目染间,渐渐看出了门道。此后,他开始主动找小伙伴切磋,输了便回家向父亲请教技巧。在一次又一次的对弈与求教中,王立新的棋艺日益精进,没过多久,已能与成年棋手一较高下。渐渐地,他在当地小有名气,不仅代表家乡参加黑龙江省运动会,还在2001年登上全国象棋等级赛的舞台,与各地高手交流切磋。
2004年,30多岁的王立新因老家就业环境不佳,独自来到银川谋生。初到银川时,他仅带了180元,租完房子后几乎身无分文。但只要看到棋摊,他总会停下脚步。在公园、社区的街头即兴对弈或小型比赛中,总能见到他的身影。扎实的功底、灵活的思路和不服输的劲头,让他很快在银川棋圈站稳脚跟。对王立新而言,象棋不仅是爱好,更像是刻进生命的执念。
2011年,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王立新的人生。车祸导致他高位瘫痪,四肢失去知觉且彻底丧失劳动能力,被鉴定为肢体一级残疾。彼时,女儿刚满3岁,正是需要陪伴的年纪,他却连抬手摸摸女儿的脸都做不到。
即便身陷绝境,王立新对象棋的热爱也从未熄灭。他开始尝试重新拿棋,肌肉僵硬、发力困难,就用手臂带动手腕,一点点练习拈棋、落子,每个动作都耗尽全力,常常练得满头大汗。为保持棋感,他让家人帮忙翻棋谱,自己在心里拆解棋局;遇到经典对局,会反复琢磨,研究双方的布局和战术。对他而言,下一盘棋需要耗费比以往多几倍的时间,手心常布满汗水,但那份专注能让他暂时忘记身体的疼痛。
2018年,宁夏残联组织象棋选拔赛的消息传来,王立新毫不犹豫报了名。坐着轮椅参赛的他,凭着数十年积淀的棋艺和不服输的劲头脱颖而出,获得代表宁夏参加杭州全国残奥会象棋比赛的资格。此后,一系列全国性赛事陆续向他敞开大门,这些比赛让他明白,即便坐在轮椅上,依然能实现自我价值。
2022年,王立新开始回馈社会。他受聘于西夏区第十一小学,参与象棋文化的普及推广工作,并携手星光社区居委会开展“大手拉小手”象棋文化课,还无偿教授残疾人下棋。此外,他还将多年的下棋心得体会整理成视频,无偿分享给广大象棋爱好者,帮助更多人感受象棋的魅力。
为提升棋艺,王立新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每天坚持研究棋谱、复盘对局,反复琢磨不同对手的棋路,即便一个细微的布局变化也不愿放过。去年,在中卫市举办的自治区残疾人运动会上,王立新代表西夏区残联出战,一路过关斩将拿下象棋冠军,获得1.5万元奖金。这是他拿到的最高奖金,进一步坚定了他在象棋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王立新在棋艺上的精进与赛场上的出色表现,引起了残联部门的关注。西夏区残联不仅为他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从参赛报名、行程安排到后勤保障全程负责,还时常鼓励他,让他更有信心面对未来。此外,残联每月为他发放370元残疾人专项补贴,缓解了部分生活压力。
生活中,王立新还得到了社区和民政部门的持续关怀。他每月可领取740元低保金,民政部门每年春节发放600元慰问金。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时常上门看望他,还为他送去各种生活用品。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关怀,让王立新心里格外踏实。
一路走来,王立新心中充满感激。他觉得,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和支持,托住了他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刻,让他能继续在楚河汉界间挥洒热爱,用坚韧与执着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记者 李 莹 见习记者 陈美慧)
信息来源:华兴时报
编辑发布:宁夏残联宣传文化工作部
专栏推荐
上一篇:中俄蒙加强“万里茶道”旅游合作
下一篇:张雪峰戴婚戒直播回应出轨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