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华达沙漠深处,废弃的核试验场仿佛在低声耳语:33年的寂静,即将被打破。
“既然别人都在测试,为什么我们不能?”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轻描淡写地抛出这句话,犹如在赌桌上推上全部筹码。
太平洋另一端,普京微笑着为“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研发人员授勋,这款号称能“飞行1.4万公里”的武器,正悄无声息地掠过北极天空。
核威慑游戏再次升级——只不过这次,玩家们不再遵循冷战时期的规则手册。
01 赌局开启:特朗普的“核诈唬”艺术
特朗普在一周内三次高调宣称要恢复核试验,搞得国际社会心惊肉跳。这位前真人秀明星似乎把核威慑当成了一场全球瞩目的电视真人秀。
但有趣的是,当CBS主持人诺拉·奥唐纳当场纠正他“中俄目前并没有进行核试验”时,特朗普依然面不改色。心理战的精髓不在于事实,而在于制造悬念。
美国能源部长赖特赶紧出来救场,澄清说总统指的只是“系统测试”而非核爆炸。这像极了扑克游戏中有人下注过大后,同伴急忙解释“他只是开玩笑”。
军事观察员滕建群道破天机:特朗普的真实意图既是确保美国在核武器领域的领先地位,也是为了振兴核产业,推动美国经济发展。核武器与经济,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在特朗普手中融为一体。
特朗普的“核诈唬”本质上是一场权力表演,他需要向国内外展示“不可预测性”这一传统威慑资产。
02 对家跟注:普京的“末日武器”秀
俄罗斯不甘示弱,高调展示“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和“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
“海燕”完成了1.4万公里试飞,在空中飞行约15小时,成功验证其规避反导系统能力。而“波塞冬”则被宣传为可引发 “放射性海啸”的“末日鱼雷” 。
普京为其研发人员授勋时强调,这些武器“能够确保未来数十年乃至整个21世纪的安全和战略平衡”。语气轻松得像是介绍新款智能手机,而非能毁灭文明的武器。
俄罗斯此次亮牌,不仅展示技术战力,更释放强烈政治信号:即便在传统军备与经济承压之下,俄罗斯仍可凭“决胜能力”持续参与全球战略大棋局。
俄罗斯驻英国大使馆甚至转发了“海燕”的视频,配文“亲爱的英国,你订购的‘海燕’已发货”。核幽默,从来不曾如此冷峻。
03 赌桌摇晃:濒临崩溃的核军控体系
美俄之间唯一仍在生效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在2026年2月到期,而续约前景极不乐观。
如果条约无法续签,意味着俄美之间可能首次出现 “核数量、部署、透明度全部零约束” 的局面。这好比拆除了核军备竞赛的最后一道刹车系统。
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紧急发声,强调“目前核战争风险‘已处于令人震惊的高位’”,古特雷斯秘书长明确表示:“在任何情况下,核试验都绝不应被允许”。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执行秘书弗洛伊德也警告,任何爆炸性核武器试验都将对核不扩散努力及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损害。
但特朗普政府似乎更倾向于单边行动——美国已在英国重新部署B61-12战术核弹,这是2008年以来的首次。核武,正以一种“战术化、政治化”的方式,重新走向地缘政治中心。
04 牌局扩散:全球核秩序的多米诺效应
危险的不仅仅是美俄两家的博弈。
伊朗外交部长已在社交媒体上抨击美国:“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恶霸,将其‘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并正在恢复核武器试验”。
同时,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涉及的核动力潜艇技术合作,打破了长期的核技术防扩散禁区。
滕建群警告,如果美国真的进行核试验,将使很多国家走上核武装道路,对现行国际核军控条约构成严峻挑战。核多米诺骨牌可能接连倒下。
在亚太、欧洲特别是波罗的海、东欧地区,核态势将会剧烈震荡。一旦美俄两极失控,区域核化冲动将难以抑制。
05 终极赌注:人类能否控制自己创造的恶魔?
从技术层面看,美国恢复核爆炸试验其实不存在太多障碍。美国是拥核国家中进行核武器试验最多的国家,其试验数量远超其他国家。
但真正的障碍在于政治和法律层面。美国若一意孤行进行核试验,不仅将严重损害美国的道义形象,也将对国际防扩散体系造成巨大冲击。
国际社会对此心知肚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筹备委员会第65届会议近日在维也纳举行,80个成员国代表与会。越南大使武黎泰煌在会上重申,越南坚定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强调条约是全球裁军与核不扩散体系的重要支柱。
回顾历史,自《全面禁核试条约》开放供签署以来,核试验爆炸已从两千余次下降至不足十余次。这是数十年奉献与合作的成果,而现在,这一成就面临严重威胁。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站在哈萨克斯坦塞米巴拉金斯克爆心投影点,感受那片经历450多次核试验的土地的沉重。
那片土地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
而现在,特朗普和普京的核扑克游戏仍在继续,赌注不断加码。真正的赢家可能永远不会出现,而输家,却是我们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