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临港新片区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对外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使命与实践”专场活动。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出席并致辞,联合国贸发会议宏观司司长内斯维塔伊洛娃、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等专家代表作主旨发言。
在活动现场,专家与企业齐聚一堂,热烈探讨临港开放与实践的诸多面向。
走出去“桥头堡”,制度性开放继续扩大
盛秋平在致辞时指出,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亲自宣布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商务部会同上海市及有关部门,全力支持临港新片区建设。新片区成立6年来,临港新片区不负众望,以大胆试、大胆闯的魄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开放答卷。开展了一批首创性、引领性的制度创新,实施了一批降本增效的惠企政策,形成了一批高效透明的管理实践。构建起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中的规则条款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形成100余项成熟试点经验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聚焦增值电信、生物技术、金融创新、离岸贸易、数据跨境流动、沿海捎带等重点领域开放压力测试不断实现新突破。
接下来,商务部将与有关部门和上海市一道,继续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结合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演进趋势,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探索,为扩大制度型开放探路,为推进深层次改革破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相信临港新片区将为全国推进制度型开放贡献更多“自贸方案”。
陈金山从使命担当、发展成效、奋进方向三方面介绍临港新片区的发展,他说,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亲自宣布增设临港新片区,赋予了临港新片区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建设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战略使命。自设立以来,临港新片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起“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主动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累计形成79个全国首创案例。聚焦跨境和离岸业务,打造洋山特殊综保区、国际再保险中心等重大开放平台,带动前沿产业、数字经济等蓬勃发展。接下来,临港新片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大力度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重点推进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强化特殊经济功能、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争取成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首选地、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桥头堡,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体现新片区的担当和作为。
在“年轻的城”,有一种良性循环创造机遇
当下各国间的竞争已深入到了制度层面,比拼的不再是市场开放程度的大小,而是制度质量的高低。授权深化,制度创新,产业牵引的循环正不断驱动临港成为制度型开放的新高地。在这场全球经贸格局的深度变革中,无数企业选择了临港,在临港遇见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临港的开放政策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然而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继续深化开放,这既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使命,也是临港作为自贸区标杆的使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赵忠秀表示,为了创出一条新路,临港正以改革的确定性和开放的确定性来为深化开放开路。
“目前,海外的金融服务公司,都非常关注准入门槛,和政策红利,期待有更多机会将海外的好的商业模式引入中国。”在现场,SBI控股执行董事、思佰益(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经理郑振英分享了临港便利营商环境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许多外资企业在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对中国不熟悉,临港的一站式服务提高了不少办事效率。”
良好的营商环境造就企业,而企业也同样会反哺一个地区的产业生态。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表示,来临港6年,特斯拉速度成为临港营商环境的代名词,特斯拉也带动不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临港,成为了临港营商环境吸引力的一分子。祥源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俞发祥对临港速度印象深刻,他提到在注资控股海昌海洋公园的过程中,临港的相关服务让本来一两个月时间的流程缩短到一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上海虹桥正瀚(临港新片区)律师事务所主任钱前说:“临港新片区在金融、航运、贸易等领域的制度创新不断深化,如金融开放政策、贸易便利化措施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优惠的政策支持。律师可以帮助企业深入解读这些政策法规,分析其对企业业务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实现业务拓展。”